![]() |
暮春时节的澧河碧波荡漾,水草丰美。作为河南省水质监测重点站点,叶县澧河叶舞公路桥断面不仅是区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晴雨表”,更是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叶县分局日夜守护的“生命线”。4月29日,水生态股的同志们再次踏上巡河征程,以“铁脚板”丈量十公里河道,用“绣花功”织密护水网络,让生态保护的底色在春日暖阳中愈发鲜亮。
攻坚一线的“河道清道夫”
晨光熹微中,芦苇丛生的河湾处,水生态股股长率先踏入过膝的河水中,手持特制网兜精准打捞,将零散垃圾逐一“收入囊中”。面对扎根河床的顽固水草,同志们躬身作业,展开“外科手术式”清理——铁铲截断盘根错节的根系,长柄夹细致收集残枝,分类转运全程闭环管理。阳光穿透水面,映照着他们被汗水浸透的坚实身影,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正是守护“水清岸绿”的硬核担当。
新时代的生态“解题者”
这支日均行走3万步的队伍,既是把脉水质的“全科医生”,又是守护生态的“河道警长”。他们将十公里河段细化为26个责任网格,溯源破解富营养化难题;搭建“河长吹哨+部门报到+群众监督”联动平台,推动护河理念深入沿岸12个村落。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巡河47次,清理漂浮物12吨,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Ⅲ类标准。以“脚步为尺”丈量责任,以“实干为笔”书写答卷,澧河正蜕变为展示生态文明的“流动长廊”。
生态长卷中的“最美注脚”
春日的澧河两岸,垂柳新绿与潋滟波光相映成画。巡河队伍的身影在堤岸蜿蜒延伸,恰似丈量澧河水质健康的“生态标尺”;打捞船驶过泛起的涟漪,化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印记。随着“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成为常态,叶县环保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中原大地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实践强音。
“这十公里河道,是战场亦是考场,丈量的是环保人的初心,检验的是守护碧水的恒心。”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叶县分局三级主任科员张国立说:“断面水质的稳定达标,是答卷更是誓言——我们不仅要让澧河成为生态文明的流动长廊,更要让它化作沿岸百姓的幸福源泉!”这群守护碧水清波的基层环保人,正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河道两岸蓬勃生长,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画卷筑牢绿色根基。 (编辑:马文忠 杨红超 供稿:潘红召 赵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