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在许昌学院"视·界"创业大讲堂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禹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孙继周以创业导师身份登台,为青年学子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业实践课。这位扎根乡土的匠人企业家,通过讲述一根传统粉条向现代产业蜕变的创业历程,以充满乡土智慧的叙事方式,生动诠释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业思维的融合之道。从田间作坊到省级非遗工坊的产业升级之路,为现场学子展开了一幅传统技艺创新发展的时代画卷。孙继周先生围绕”从一根干粉条到一根鲜粉条的创业初心“”传统升级与品牌塑造的实战经验“等方面讲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及企业的发展历程。
孙继周先生在讲座中谈到盛田农业百年粉坊始终坚守“匠心、传承、融合、创新”的价值观,扎根传统、坚守品质、破局思维,用近20年时间将“禹粉”从一根干粉条干成了鲜粉条,将“百年粉坊”从小作坊干成了中华老字号,从乡村漏粉老手艺干成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小产业干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工厂干成了数字智能车间。产品出口英国、美国、韩国、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打破了禹州粉条零出口的历史,走上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道路。正是始终坚守“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传下去”的初心,孙继周先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相继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被认定为“禹粉”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被聘请为“许昌首席科普专家”“郑州轻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被授予“河南省诚信之星”“第二届许昌市最美退役军人特别奖”“许昌市优秀科普专家”“禹州市第十二批科学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孙继周先生和博士团队研发的红薯粉条保鲜技术,拒绝科技狠活的“食药同源粉条”、“蔬菜粉条”、“杂粮粉条”等,获得近二十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开发“59秒即食”鲜粉条,打破行业瓶颈,开创国内鲜粉品类先河。盛田农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盛田农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许昌学院等高校组建博士团队,成立许昌市盛田薯类鲜粉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红薯产业开发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盛田农业有限公司分中心。走上破局之路,以“300年非遗技艺”为背书,打造“禹粉“=健康+文化”的品牌标签,实现传统升级与品牌的打造。在 "传统升级与品牌塑造" 的经验分享中,孙继周以盛田农业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的案例,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创业密码:"农业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机械化,而是要构建从田间到舌尖的完整产业链。" 他特别强调农村电商、预制菜等新兴赛道的潜力,鼓励学生关注 "农业 +" 的无限可能。盛田农业与许昌学院共建功能食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孙继周先生希望学生多关注学校“四大创新创业平台”(全覆盖教育、协同育人、阶梯式实践、全要素服务),善用校企资源加速项目落地。
"创业不是冒险,而是带着解决方案去冒险。" 孙继周提炼出五条 "生存法则":做农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创新不是推翻传统而是升级传统;风险控制比盲目扩张更重要;创业是团队战,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乡村振兴是青年创业的蓝海。在互动问答环节,围绕”创业路上的’坑‘与’光‘,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孙继周先生鼓励同学们,让梦想扎根泥土,用创新点亮未来。孙继周先生说“乡村振兴是青年创业的蓝海”,以盛田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为例,他希望学生要多关注农业现代化、农村电商等赛道,践行社会责任。
"创业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如果你有改变行业的决心、解决问题的耐心和回馈社会的初心,泥土里也能长出参天大树。" 孙继周以 "要 ' 拉黑 ' 过去的自己,骑上一匹属于自己的马,奔赴未来" 的寄语,点燃全场热情,场上场下互动气氛热烈。当非遗遇上创业,传统技艺正在焕发新生机。听了讲座,有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孙继周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是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生根发芽“。正如他在讲座结尾所说:"青年创业者要做新时代的 ' 新农人 ',既要懂技术会管理,更要爱土地爱农民。只有把根扎进泥土,才能让梦想长成参天大树。(盛田农业供稿 张晓辉 仓 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