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古典诗词中的人生百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10  浏览次数:13280
核心提示:济宁太白楼阅读古典诗词,从古诗词中看人生百态,品人生百味,也是阅读的一种雅趣。这是因为,诗人在写作诗词时和他所见到的环境风景与自己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人生心态,是有直接的密切关系的。正所谓睹物

济宁太白楼

阅读古典诗词,从古诗词中看人生百态,品人生百味,也是阅读的一种雅趣。这是因为,诗人在写作诗词时和他所见到的环境风景与自己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人生心态,是有直接的密切关系的。正所谓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借物咏怀,因景思远。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怀呢?古典诗词中的诗句,体现的不仅仅是诗人创作时思想上的思考,情感上的好恶,情怀上的深浅,更是诗人的理想、志向和诗人的人生境界最具体的体现。因此,当我们阅读并鉴赏这些诗词时,就很容易从诗词的用词、用典和诗(词)句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浮动的人生感悟。

(宋)李清照

       比如有的诗词表现诗人寂寞凄惨的心态,最典型的莫过于(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从: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以说,词句中把寂寞冷凄的心态写到了极致,让人羡慕而又不得不深怀同情与爱恋。这和李清照写的少女时代快乐时光的《如梦令》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恰好反映出诗人生活的变迁与时代环境的变化,所带给诗人的遭遇与与生活变故。因此诗人的诗词内容,往往就是自己实际生活与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唐)李白

       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抒写对故乡思念的诗句,但耳熟能详的是(唐)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明月与思乡巧妙串联,借月夜月光的明亮而又寒冷,来抒发身处异乡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倦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怀和思乡情绪呢?因为外乡虽好,但终究不如家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更能贴近人心,既写出诗人内心的落魄与寂寞,又将思乡之情寄托月光,把诗人的心灵安放于异地他乡的无奈与空旷之中。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诗人对于接触到的万事万物的认可与接受,与诗人创作诗歌时的心境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诗人往往总是能快速的接受自己认可和可以寄托情绪的东西,或是风景,或是日月,或是山石,或是山水,或是大海,或是历史典故,亦或是一栋建筑物……这除了人性的本能以外,也和诗人所认知维度的高低和诗人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智慧能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为我们今人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打开了一扇敞开的亮窗。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诗人眼里的风景万物,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万种风情。

鹳雀楼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体悟和用语于激励世人的哲学思维与人生智慧。比如(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如(宋)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比如(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我们不难从欣赏的角度,去寻找到我们的答案和诗词词句所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和励志意义。再比如宋代诗人苏轼和朋友们一起去爬山时,他写下的一首《浣溪沙》,其中就道出了诗人对人生体验体悟的真实滋味。从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人间有味是清欢,不仅写出了诗人雨中登山时的场景与心态,更写出雨后初晴的惊喜与早春时光的明媚;并且,由于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而期待,同时,又结合自己仕途与人生的变故,写出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蕴含哲理意味的诗句。的确,亭台楼榭,高官花轿,官场酒肉,也可能是许多人的人生追求,更是许多文人的理想之所在。但经历了官场的得意与失意之后的苏轼,终于明白:有滋有味的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显得清贫,但却是最欢最好、最安稳、最实在的生活状态,这便是君子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也是诗人对人生最好的总结和自己在经历人生艰辛之后的最真切的人生感悟。

(宋)苏东坡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人总是会从少年时的天真,到中年时的成熟,又到晚年时的世故。古人说的知天命,不过是说人活一辈子,最终明白后用天命如此来概述自己对人生的懂得和总结。尤其是在经历了时光的磨练之后,每一个阶段,都曾经历不同的风景和别样的人情世故,最终明白:你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欢喜,无论愁苦,都需要自己面对,需要自己消化。比如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其词句所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长大之后的烦恼与忧愁,而是人在长大之后却又想逃离现实生活的点点忧愁,从强作愁到逃离愁,所经历的不单单是时光与年龄,更是心智与情感的不断更替的过程,也是疼痛成长的过程。

(唐)柳永

       人生富有理想,也往往把这个理想寄语于诗句,比如(宋)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生活的现实往往告诉你,你所经历的,只是追寻生命经历的一个过程,你拼命所追求的也只是少年情怀的天真与烂漫的幻想,而最终的结果是平凡的生活带给你的最需要和最真实的现状,比如宋代诗人柳永《少年游》的从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真实的概述了诗人少年时怀揣梦想来到京城,想借助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才能考入仕途,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但多次的科考落第,让他不得不将理想放在一边,最终竟沉迷酒楼,与歌妓为伴,为友,为爱,为情,以一心写诗填词来了此一生。他虽没有官场得意,但却于青楼中诗词得意,成就了他青楼词圣的美名。他的一生和他的诗词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 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满怀,希望踏上征途,结果是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这世间最真实的就是你能做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过什么样的人的生活,只要活得精彩,不负韶华,同样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而照顾好自己,其实就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种能力 ,英雄也莫过于此。比如南宋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词句,道尽了英雄一生的孤独与不得施展的壮志,可谓是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壮身世与情怀,英雄无泪,却也无奈,只能是壮怀激烈,又不得不独自徘徊,写尽了英雄的无奈!作者  仓超

(南宋)岳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