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法治环保 » 正文

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法院:法院追回被骗款 家长赠锦旗致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4  浏览次数:51931
核心提示:“我真的是没想到被诈骗的钱还能被追回来!真的是太感谢南阳高新区法院了!”来自蒲山镇的王女士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1月13日上午,王女士将一面写有“司法为民廉洁高效心系百姓和蔼可亲”的锦旗送到南阳高新区法院

“我真的是没想到被诈骗的钱还能被追回来!真的是太感谢南阳高新区法院了!”来自蒲山镇的王女士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1月13日上午,王女士将一面写有“司法为民 廉洁高效 心系百姓 和蔼可亲”的锦旗送到南阳高新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与南阳高新区法院审结了一起诈骗分子冒充“班主任”,在班级群以收取资料费、复印费之名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件有关。

现在很多学校的班主任为了便于和学生家长沟通,建立了交流群,社交媒体成为老师、家长、学生的三方沟通平台,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机动起了“歪念头”,“假班主任”伺机而动,悄悄潜入班级群,在群内发布学费交费信息,让家长尽快交费。很多家长看到后都在群内直接转账给了“假班主任”。

简要案情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张某通过某班级学生小明(化名)提供的微信群二维码,进入到学校的家长群里。在入群后“火速”修改头像,将微信信息更换为和群内老师一样的信息,以书本费、学杂费等名义,要求家长向其提供的个人支付宝二维码转账收款,家长们纷纷转账。 据统计,一班级内共23名家长被骗,共计被骗4565.5元。

 

“假班主任”在班级群里收(zha)钱(pian)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假班主任”,又是怎样混进班级群的呢?经调查,小明是在刷视频时认识一个“网友”,说只要证明自己是学生,就可以送免费的运动鞋,而证明方法就是把他拉入班级群内。就这样,被告人张某通过小明分享的班级群二维码入群后,迅速更改头像、昵称,伪装成该班的班主任,向家长收取所谓“资料费”,并将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码发到群内,学生家长疏于鉴别后便“随手”转账。

近年,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犯罪手段也愈发狡猾隐蔽,犯罪分子看准了学生家长对孩子老师普遍信任,一般不会太过防备,这也是他们频频得手的原因。家长们在收到“交费”“转账”等通知时,不要急于转账,适时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收款事宜的真实性,防止上当受骗。相关教师也应加强班级微信群管理,验证家长真实身份后才通过入群请求,避免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吕纪春 王宪 薛怡)

 

(稿件来源: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人民法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