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老区建设 » 正文

红色记忆---卢氏革命老区申报的深情回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3  浏览次数:9761
核心提示:在河南省的辽阔版图上,卢氏县,一个被历史风霜深深镌刻的地方,静默地诉说着它的革命往事。作为豫西地区唯一的老苏区县,它拥有14个老区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4%。然而,这片英雄的土地,其革命老区的身份却曾三次

在河南省的辽阔版图上,卢氏县,一个被历史风霜深深镌刻的地方,静默地诉说着它的革命往事。作为豫西地区唯一的老苏区县,它拥有14个老区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4%。然而,这片英雄的土地,其革命老区的身份却曾三次申报未果,如同一部未完成的史诗,等待着续写的篇章。

三次申报  三次挫败

早在1954年,国家开始进行老区统计时,卢氏县就踏上了申报老区的征途。然而,由于对历史时期的误解,将本应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苏区错误地上报为抗日老区,导致首次申报错失良机。

1979年,全国再次启动老区划定工作。为了全面调查老区的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免征革命老根据地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了关于划定革命老根据地的标准。

根据国家民政部和财政部文件规定,老苏区是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具备有公开的党组织、公开的红色政权组织、公开的武装组织,并且坚持斗争半年以上的地区。老区是指抗日战争时期有公开的党组织、有党领导下公开的抗日政权和公开的武装组织,坚持斗争一年以上的地区。广义上老苏区和老区统称为老区。通知还规定,划分革命老根据地应以生产大队为计算单位,如果一个公社内,属于革命老根据地的生产大队超过半数,这个公社可算作革命老根据地公社,全公社享受老区待遇。为此,河南省、地区专门召开了申报会议。但遗憾的是,此次由于卢氏县未做好充分准备,再一次与老区身份擦肩而过。

1984年,中央正式承认鄂豫陕边区为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及其七十四师在1934年12月10日至1937年4月创立的。刘华清等几位老将军审定并由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明确肯定:“在蓝田、柞水、镇安、山阳、洵阳、洛南、商县、郧西、卢氏和华阳地区建立了四块革命根据地……,先后成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两个县、十三个区、四十多个乡、三百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地人口近50万……”从1984年开始,上述鄂豫陕各县陆续被划为革命老区,唯有卢氏县没有被正式划为老区,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中的“豫”,主要指的就是卢氏县。1986年,卢氏县在陕南诸县的影响下,第三次开展老区申报工作,但由于征集资料不足,省里将材料退回,并要求补充历史依据。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卢氏没有再申报革命老区。

卢氏的老区申报之路,尽管历经波折,但卢氏县辉煌的革命历史却如同不灭的星火,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等待着有一天能被重新点亮,照亮它应有的荣耀与地位。

重燃希望  再次启程

新的机遇、重燃希望。时间来到1992年,在陕西省召开的一次纪念大会,为卢氏县老区申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年的12月10日,陕西省召开了三省八地市参加的纪念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创建58周年会议。三门峡市委副秘书长宋盛烈、市委党史办主任黄国平,卢氏县委党史办主要负责人白旭东参加了会议。会议召开间隙,白旭东向黄国平主任提出了卢氏县申报革命老区的想法。会后,宋盛烈和黄国平马上给市委写了专门汇报,建议卢氏县抓紧时间申报老区。时任三门峡市委书记王如珍、市长余文华,市人大主任张兰印和张立发副书记等领导分别做出批示,要求卢氏县要抓紧时间,启动新一轮老区申报工作。

多方重视  积极筹备

卢氏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此次老区申报工作。为了此次革命老区能够申报成功,可谓上下一心,全力备战。

1993年3月,在全国人代会召开期间,于友先、余文华、张世军、刘世铭等1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应把卢氏县划为革命老区的议案。4月,为申报革命老区,副县长宋丽萍带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商洛地区各老区县考察学习。回来给县委主要领导汇报之后,1993年5月8日,卢氏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成立了“卢氏县申报老区领导小组”和专门办事机构。领导小组由副县长宋丽萍任组长,县委办副主任常金科、县政府办副主任马书军任副组长,县党史办和民政局为承办单位,专门负责卢氏老区申报和取证工作。

千里取证  铭记历史

卢氏县的申报团队不辞辛劳,只为寻找那一份份珍贵的革命历史证据。1993年5月,县民政局与党史办主要负责同志到深入西南山各乡镇,入村到户开展调访工作,搜集资料。

1993年6月,党史办白旭东和抽调到党史办的县委组织部干部郭文光,受申报老区领导小组委派远赴北京、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寻访曾在卢氏战斗过的老领导,搜集到了许多宝贵的证明材料。

 

期间,得到了曾在卢氏县开创革命根据地的郭述申(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原中纪委副书记)、陈先瑞(红七十四师师长、原北京军区政委)、程启文(中共豫陕特委委员、原湖南军区副司令)等老领导的大力支持。

 

1993年6月12日,白旭东和郭文光在北京调访了曾任中央军委委员、北京军区政委的陈先瑞将军。陈先瑞将军在寓所亲笔为卢氏县写下了应划为革命老区的证明材料。其中写到:“河南卢氏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原五师突围到豫陕地区开辟豫鄂陕根据地又是四分区地委所在地。卢氏人民不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或中原五师突围到豫陕地区,在开辟根据地、坚持斗争支援军队作战等等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代价,应成为老区……”这些宝贵的证明资料,每一字一句都是历史的回响。

柳暗花明  终获认可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和努力工作,卢氏县共搜集整理了近10万字申报老区材料,并开始赴省开展申报工作。1993年12月,三门峡市党史办、市民政局领导及卢氏县申报老区领导小组组长与申报老区办公室负责人,带着这些资料多次赴省开展申报工作,每一次都带着对历史的尊重与未来的期许。

1993年和1994年,卢氏县政府也先后两次向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递交了“关于卢氏县应划为革命老区的请示”。1994年4月,卢氏县申报老区领导小组组长宋丽萍及申报办公室负责人向三门峡市政府市长余文华、副市长雷克义多次详细汇报了卢氏老区申报工作的进展情况。之后,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向河南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卢氏县应划为革命老区的请示。6月,针对省政府对申报材料提出的意见,卢氏县申报老区办公室负责人白旭东,顶着酷暑多次赴省就卢氏老区的有关材料进行核实、修改、补充。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9月24日,河南省政府研究同意,并报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备案,河南省民政厅“豫民农字(1994)第12号”文件,正式批复将卢氏县官坡、狮子坪、五里川、双槐树、瓦窑沟、朱阳关、汤河、徐家湾、磨沟口、潘河、木桐、横涧12个乡列为革命老区乡。这一消息如同春风拂面,为卢氏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与荣耀。

2008年,河南省民政厅发文将卢氏县范里镇、文峪乡2个乡镇补划为革命老区乡(镇)。至此,卢氏县共有革命老区乡(镇)14个,占全县19个乡镇的74%。卢氏县也因此成为二类革命老区县,享受到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诸多倾斜支持。

回望卢氏县的革命老区申报之路,虽然坎坷曲折,但正是这份坚持和努力,让这片热土上的红色记忆得以永载史册。如今,革命老区已成为卢氏县的政治优势和红色品牌。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卢氏老区人民不断前行!

(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雷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