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史海钩沉//范广庭:一位受到共和国主席接见的民兵英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5  浏览次数:32440
核心提示:1995年8月25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老民兵英雄范广庭。当江主席把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纪念章颁发给范广庭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终生难忘呀!”范

1995年8月25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老民兵英雄范广庭。当江主席把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纪念章颁发给范广庭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终生难忘呀!”范广庭说,“当握住江主席的手时,我好长时间都不愿松开,幸福,实在太幸福了!真想不到我这个旧社会逃荒要饭的穷孩子,还能和共和国主席握手,合影留念”。  

范广庭是济源杜八联的一位民兵,在抗日自卫团和留庄民兵营担任机枪手。他战争年代是民兵英雄,和平时期是生产标兵,为家乡的解放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机枪手是一生的光荣

1924年,范广庭出生在豫北济源县(今济源市)坡头镇留庄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祖祖辈辈给地主当长工,房无一间地无一垄。1938年2月,日本侵占家乡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以维持。 为了活命他随人逃荒到山西省翼城县给一户人家放牛,尝尽人间疾苦。1940年春天,他听同乡说家乡有了自卫团,村里组建了自卫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再也呆不住了。他多么希望打跑侵略者,人民得解放,能过上好日子呀。于是,他星夜兼程返回家乡。那时家里一贫如洗,没有其容身之地,他居无定所,只好东一家西一家,饥一顿饱一顿度日。后来当上了民兵,他把自卫团当成自己的家,平日苦练本领,战场上英勇杀敌,很快就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射击手。一次战斗中,自卫团缴获了一挺机枪,很多人都想当机枪射手。范广庭申请后,因表现优秀,加上身材魁梧,两米高的个子,一身虎胆,组织上就把这挺机枪缴给他。当上机枪手,范广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说,这是党组织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使机枪在战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范广庭更是绞尽了脑汁。他不分白天黑夜都抱着机枪,一点点摸索,一遍遍擦拭,认真熟悉机枪的每个部件和性能。后来,他直接把机枪拆开,反复组装,直到弄懂每个部件的功能。瞄准射击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当时子弹缺乏,他只能端着机枪空瞄周围物体,先点射,后连射,认真去把握瞄准射击、装子弹等机枪操作要诀,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枪射手。

那个年代,机枪是战场上的主要火力,也是敌人重点攻击的目标,机枪手伤亡率高。范广庭不怕牺牲,能吃苦,机智勇敢,扛着那挺机枪转战在王屋山下,黄河岸边,数百次战斗中,他的机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放后,范广庭回乡务农,他生产劳动处处领先,农业技术活样样在行,更是一名能工巧匠。东家垒土煤火、灶台,修房盖屋,西家做木工活,婚丧嫁娶,他都是有求必应。在全民皆兵的时代,留庄村的民兵武装建设从没有放松。范广庭依然扛着这挺机枪,为培养接班人发挥着作用。因突出的工作成绩,范广庭受到了表彰,获得了荣誉。当他和江主席握手的巨幅照片竖立在村口的大路旁、机枪手的故事登上了报纸,他的照片出现在杂志封面时。人们是多么羡慕呀!。他说,这些荣誉都是组织给的,是机枪带来的,也是大家的。

情深似海战友情

在杜八联革命的斗争史上至今还记载着范广庭对战友的深厚情义。

1946年的一天,杜八联驻守在西滩岛的一个民兵排被敌人包围。危机时刻,范广庭挺身而出,他乘坐一艘小船,端着机枪趁敌不备冲上去占领有利地形,先是点射,几个敌人应声倒地,紧接着又一梭子弹放倒一片敌军。敌人被这突入袭来的情况惊呆了,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就四处逃窜,解救出了自己的同志。

1948年,在攻打洛阳的战斗中,多地都建立了后方战地医院。济源民兵肩负着护送转移野战医院北渡黄河和接送伤员的任务。杜八联民兵负责抢占南岸白鹤渡口的任务。三月的一天夜里,我侦察排误入一个附近的村寨,被国民党保安团重重包围。为营救战友,范广庭和队友赵荣华、齐大汝主动请缨。他们集中火力冲入敌阵。侦察排的同志们也趁机向外突围,里外夹击。战斗持续了半个夜晚,追歼逃敌于8里之外,使杜八联民兵迅速占领渡口,控制渡船,顺利完成了部队医院转移和护送伤员过河的任务。

杜八联自卫团曾一度被诬陷为反革命组织,自卫团的干部都受到了迫害。时任杜八联三大队九中队队长薛平华,一个特等民兵英雄,也未能幸免。

一个炎热的夏天,别有用心的人强迫薛平华在烈日下反省自己的问题。那天烈日当头,老英雄饥渴难耐。看到昔日的战友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范广庭十分气愤,更是心疼不已。趁看管不注意,他冒着风险为薛平华端去一碗水,送上一个黑面馍,为老英雄解渴充饥。薛平华深受感动,多年后他还常提起这件事情。

培养接班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解放后,范广庭所在的留庄民兵营继承和发扬了杜八联的优良传统,时刻不忘阶级斗争,不忘民兵武装建设。他们站在家门口,放眼全世界。在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握紧手中枪,练出过硬本领,劳武结合,常把枪带到田间地头,利用休息时间练瞄准,拼刺杀。那时,靶纸贴在村街头、家门口,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练兵场,留庄民兵工作受到了上级表彰。老民兵们在发挥突击队、战斗队、先锋队作用的同时,生产不忘战备,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劳武结合,高度警惕,掌备不懈,时刻准备着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消灭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此外,他们把培养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老机枪手范广庭和“爆破英雄”范瑞礼,老葫芦队员李庆禹、李庆才筹主动串连,采取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方法,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对青少年民兵进行武装斗争的传统教育。使青年民兵在生产中走在前,干在前,打头阵,挑重担,茁壮成长起来,真正成为红色接班人。

机枪手范广庭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影响着一代人。年轻人中许多人都想当他的副手,有的自报奋勇,有的向范广庭“求情”,让收下他,有的向老支书薛平华“说情”,许可他。

扛机个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党组织一向十分慎重。那个年代,讲究出身好,根子红,思想要过硬。最后选中了贫农出身的青年吴长荣当范广庭的副手。吴长荣身強力壮,办事诚实、认真。范广庭打心底喜欢这个小伙子,满腔热情地培养他。擦拭机枪时,他帮助吴长荣拆卸擦拭;田间劳作时,他把机枪扛到地里,指导吴长荣瞄准;打靶时,他到射击场指导吴长荣的射击动作。除此之外,他还鼓励吴长荣要有耐心、细心,心中要时刻有为谁扛枪的责任心。在范广庭的指导下,吴长荣把机枪摸得透熟,闭上眼睛也能拆卸和安装机枪,迅速排除故障,成为民兵营的军事技术标兵。

范广庭非常享受当下的生活,他很满足。年迈时,他身患多种疾病,其中风湿性关节炎最为严重。他的膝关节、踝关节都有些变形,行动有些困难,但他依然关心着青年民兵的成长,掂记着村里的民兵工作。他生活节俭,经常拄着拐杖在铁路沿线拾煤渣,解决家里的困难。领导们看望他时,从没有提过要求。他说,组织上很关心我,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2017年,老民兵英雄范广庭去世,享年93岁。

(作者  李继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