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方城县人民检察院以“铸魂育才,强基固本”为核心理念,深入实施“三三二”素能提升工程,辅以师徒传帮带机制,并坚持从优待检原则,全面深化检察队伍建设,为新时代检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三二”工程赋能队伍建设
强化“三项管理”,压实责任促实效。组织管理上,方城县检察院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明确学习制度、计划,确保学习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院党组和机关党委的积极领导与监督,为小组学习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定期听取理论学习情况汇报,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基础保障方面,该院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习条件,打造现代化学习场所,配备先进设备,并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全面记录青年干警的成长轨迹。激励机制的引入,更是激发了青年干警的学习热情,通过“方检之星”评选活动,一批学习标兵脱颖而出,成为全院学习的楷模。
优化“三种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灵活集中学习,利用“知无涯·新雨讲堂”、论坛等平台,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拓宽干警视野。深入个人自学,鼓励干警制定自学计划,分享学习心得,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持续研讨学习,围绕工作实际开展调研与理论探讨,通过“论辩赛”等活动,提升干警的业务能力和思辨水平。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青年干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深化“二个服务”保障,促进成果转化。该院积极搭建展示平台,举办书法绘画摄影比赛、读书活动、法律文书竞赛等,为青年干警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4月份,3名干警在参加全省检察机关“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法绘画摄影创作大赛中获奖。同时,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干警参与党性教育、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活动,通过与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检校共建”活动,建立研学基地,进一步拓宽了青年干警的视野和思路。
“导师制”薪火相传共同成长
在方城县检察院,师徒传帮带机制已成为青年干警成长的加速器。该院制定《青年干警导师制实施方案》,通过师徒结对,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铺路搭台,助力成长。该院坚持“人人都是导师、人人都是学生”的理念,压紧压实导师与学员的责任,抓住培养、使用、管理三个环节,加强对青年干警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师徒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成长喜悦。今年以来,师徒结对办理市级精品案件3个。
蓄能增力,补弱增强。围绕检察工作实际和目标任务,教学培训活动紧贴干警个性特点和课程安排,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补弱增强、因材施教,青年干警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去年以来,9名青年干警在导师培养下,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名干警在省院业务竞赛中获评优秀选手。
保驾护航,确保实效。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创新举措,实施激励,确保师徒传帮带机制发挥实效。定期考核评估、表彰奖励,激发了导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干警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从优待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方城县检察院深知,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干警安心工作、奋发有为的重要保障。因此,该院始终坚持从优待检原则,出台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落实从优待检若干措施》,努力为干警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改善办公条件,优化福利待遇。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办公设施,提升办公环境,让干警在舒适的环境中高效工作。同时,优化政治、福利待遇,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检察事业中。1月4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潜带领党组党组成员,把省级优秀办案团队的喜报、牌匾分别送到干警秦岩、罗清成的家中,使荣光映照门楣。
丰富业余生活,加强人文关怀。该院注重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去年以来,以组织演讲、登山等活动5场次。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关注干警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干警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吕纪春 时国庆 殷增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