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我在随周口市老促会组织的红色资源考察团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时,在二楼展厅支前民工部分,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徐乃桢”映入我的眼帘,令我眼前一亮,激动不已!我在展柜前伫立凝视良久,陷入深深地沉思……
2008年我在编写《商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时,曾查到过徐乃桢烈士的先进事迹。史料记载:徐乃桢,河南省商水县胡吉村人,牺牲时是河南省担架队队员。淮海战役开始以后,徐乃祯踊跃报名支前,于1948年12月5日志愿参加了第一批担架队。由于他年纪较大,乡亲们一再劝他回家生产,但他坚定地回答说:“打敌人,我也有一份,我还能为革命做点事,为啥不能去哩,我坚决得去。”在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将士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场面,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下决心尽快及时地把解放军伤员转送出去,决不能让亲人受到第二次伤害,早日转危为安。他们根据支前指挥部的安排,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战火纷飞的战场,把伤员及时转送到后方医院治疗。遇到敌机轰炸,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扑到伤员身上,舍身保护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有一次他看到一个伤员排不出小便,非常痛苦,就立即上前安慰这个战士,并用自己的饭缸为战士接尿,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由于连日奔波于转送伤员的路上,加上腊月里天寒地冻,徐乃祯的双脚磨破溃烂了。但为了及时把伤员运送到后方救治,他强忍伤痛继续工作,直到双脚流血烂得不能再负重行走时,才勉强停下来进行治疗。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徐乃桢却因病势恶化而去世。支前指挥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号召广大支前民工向徐乃桢学习。在建立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把徐乃桢支前使用过的饭缸作为重要文物放到了展框里,供后人瞻仰,留芳万世。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到淮海战役纪念馆里亲眼看一看徐乃桢的遗物。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展柜里只有关于徐乃桢的文字介绍,用过的饭缸却不在原处。但不管如何,徐乃桢的先进事迹能在如此规模的展览馆里拥有一席之地,这不仅是对徐乃桢烈士本人的宣扬,也是我们商水县一百多万人的骄傲!我们将继续把徐乃桢烈士的革命精神弘扬下去,让后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牢记,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拼命流血打下来的,后人要懂得珍惜,知道感恩,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告慰先辈。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我们深深鞠躬,寄托衷思,思想上是一次净化,精神上是一次洗礼,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商水县老促会 张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