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举世瞩目。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是全国水库移民迁安大县,还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著名的丹阳之战和成语朝奏暮楚就发生在这里。在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上,一条粗重的红线从丹江口水库淅川县的陶岔村渠首迤逦向北,穿郑州、过安阳、经石家庄到达北京团城湖戛然而止。这条红线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1432公里的输水线路,其中渠首——北京团城湖段1277公里,天津段155公里。总干渠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止2024年9月30日上午8:00,已完成累计调水674亿立方米,惠及了京津冀豫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人,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为了这一渠甘甜清纯的丹江水永续北送,河南南阳淅川县先后有36.8万人背井离乡,远迁他地,淹没受损严重,亲情文化割裂。建设丹江大坝,淅川县先后有48人牺牲,98人受伤致残;上世纪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淹没淅川耕地28.5万亩,搬迁移民20.2万人,拆迁县城一座、大小集镇14个,拆除民房10万多间,各项淹没实物损失按当时价计算达7.4亿元,其中迁往青海省的2.2万人支边移民,由于气侯不适应等原因先后有5400多人命丧高原。这次中线工程建设丹江大坝加高,新增淅川县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其中淹没耕园地13.1万亩,搬迁移民16.6万人,关停并转迁企业350多家,造成6000多人下岗失业,综合淹没实物损失近百亿元。为保护一江青水北送,淅川扒掉养殖场500多个、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15家、拆除养鱼网箱5.1万多箱。因为中程移民,河南省内先后有13位干部(含淅川10位)在移民迁安工作一线以身殉职。淅川为南水北调作出了重大奉献与牺牲,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北送,而淅川人守着“大水缸”、“水龙头”,直到10年后的2024年9月底,全县17个乡镇72.4万人中仅有11个乡镇45万人方才喝到丹江水,2025年底前方能全部饮用丹江水——“南水”。2014年11月,当上涨的丹江水淹没了移民万顷良田和美好的家园时,移民乡亲们站在水边嚎啕大哭,他们的老家被永远地淹没在水下。所以,我们一定要饮水思源。2014年12月,当千里长渠引水来,一泓清流北润去的时侯,工程建设者们喜极而泣,沿渠奔走,建设者陈建军从渠内灌满了一壶水祭奠娘亲。他眼含热泪诉说:“儿修渠不是不要娘啊,如今干渠通水了,娘,尝尝这丹江水可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感恩为修渠筑坝的工程建设者们。2014年12月22日,一位北京朋友给河南日报记者赵川发去微信:“今日冬至,别忘了吃饺子,用丹江水煮饺子更香!”2024年9月24 日,河南南阳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一北京学员白金杰在现场教学品尝丹江水后十分感慨:“ 非常甘甜,吃水不忘挖井人 ,感谢丹江口人民!”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水,来之不易;丹江水——“南水”涛涛,是我们的生命、情谊之水,十分珍贵。所以我想说,我们要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情谊,从节约每一滴“南水”开始!(2024年10月1日 作者 梁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