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平镇位于周口市郸城县东部,是郸城县6个老区乡镇之一,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8.6万人,耕地面积8.2万亩,镇内国道、省道穿境而过,乡村道路纵横交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近年来,宁平镇在郸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资源丰厚、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被周口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委”,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法治乡镇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被省人大表彰为“优秀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连续四年被周口市委评为“四无”乡镇。
宁平镇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建设和谐美丽宜居乡村的主要经验是:锚定建设产业强镇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率先建成农业强县的工作要求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一、特色产业连片发展,逐步探索三产融合。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反哺工程,在亲情上拉近、政治上高看、政策上倾斜、环境上优化,吸引了一批能人返乡创业,宁平古城商业街、万众新能源二期、河南宝源服饰等一批项目落地投产。二是推动产业发展。逐步形成3000亩红薯种植与粉条加工产业园、2000亩有机花菜产业园、千亩葡萄种储销一体产业园以及万头肉牛养殖产业园等,并建成25个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形成了乡村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探索坑塘发展模式。依托“三拆三收三清理”,宁平镇整治出1325亩坑塘,各村通过“基地+行政村+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康全水产养殖公司合作,使废弃坑塘变废为宝,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全市率先建成农业强市第八次推进会现场观摩中,康全水产模式获得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四是做足土特产文章。打造康全水产渔业小镇农旅融合、成功申遗张集熏鸡品牌、不断创新宁平麻花、支持唯葡绿色品牌发展,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产业提质,全镇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刘岗、竹园、张集、赵庄等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超20万元。
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推进和谐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镇不断盘活闲置资源,利用回收的小片荒、空闲宅基地等扩建村室19间,新修文化广场16个,新建车间2个,绿化美化村主干道120余公里,疏通整理河道25公里。同时深入“六清”“六乱”治理,通过人居环境观摩、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巩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2023年度,宁平镇荣获河南省卫生乡镇、河南省文明村镇称号,3个行政村获得省级卫生村、11个行政村获得市级卫生村、4个行政村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
三、聚焦优势资源带动,持续拓宽增收渠道。一是抓优势产业促增收。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结合知名品牌根基,引导带动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生产收入;以产业园创建为抓手,健全唯葡、康全等农业产业园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助力农民增收。二是抓转移就业促增收。用好帮扶车间、带好民营企业。宁平镇帮扶车间10个,使用率100%,涵盖服装加工、食品加工、雨伞加工等多个行业,总用工达184人,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55人;镇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小微企业75家,带动务工就业上千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在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宁平镇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径。今后,他们将持续开展“三拆三收三清理”工作,加快“千亩坑塘盘活工程”步伐,探索水产半加工、深加工,推动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外出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在外乡贤,大力支持企业后续发展,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巩固“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郸城县老促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