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乡村振兴老区行 奋勇争先立潮头??沈丘县槐店镇乡村振兴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13  浏览次数:50136
核心提示:槐店镇是沈丘县城所在地,也是该县六个老区乡镇之一,沈丘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该镇的清真寺。通江达海的大沙河穿境而过,安钢集团周口钢铁有限公司以及沈丘港口、千吨级过船闸都建在镇内,给沿岸带来舟楫之利。清

槐店镇是沈丘县城所在地,也是该县六个老区乡镇之一,沈丘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该镇的清真寺。通江达海的大沙河穿境而过,安钢集团周口钢铁有限公司以及沈丘港口、千吨级过船闸都建在镇内,给沿岸带来舟楫之利。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又使这里成了宜居的风水宝地。淮店镇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借势发力,借题发挥,创业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典型案例迭出,创造出不少令人叹服的成功经验。

夏秋之交,槐店城乡生机盎然,老城古朴风貌与乡村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槐店回族镇各村庄,扑面而来的是时代新风、新貌、新生活。处处草绿水清,莺歌燕舞村村洁净,花草吐,人们生活丰富多彩现代文明的时髦新生活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里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热潮与希望。

全面实现脱贫后,槐店回族镇及时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掀开了全面乡村振兴发展的序幕。

槐店回族镇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实现文明富裕为核心,以全面振兴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走出了一条县城郊区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

他们在牢牢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的同时,打破就村抓村的党建惯性思维,树立“大党建”工作理念,搭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平台,完善镇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农村共建议事会等制度,组建24个片区党支部,全面统领区域内村居党组织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履行区域内党建、发展、治理、服务等工作职责,持续奋进乡村振兴“新征程”,奏响“新乐章”,跑出“加速度”,推动全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槐店回族镇在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创新增加了决策审查、用章审核、财务审接、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四审”制度,由镇党委进行全程监督指导把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既充分保障了村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又确保了镇党委、政府在村级民主管理中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项目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带动其他事业的发展,槐店镇党委、政府深谙此理。于是成立专门的调查服务队,对辖区内各村、社区进行摸排,先后走访镇、村干部、村民代表、企业法人,基本掌握了产业、资源、人文、生态、党建等基本情况和短板差距,理出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准确把握各村的短板弱项和主攻方向,编制完成了《槐店回族镇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关于加快产业布局的实施方案》,形成了“以产业振兴为龙头,以特色振兴为亮点,统筹全镇乡村振兴”的整体发展思路。

各村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村村有项目处处有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左庄村紧靠城区,村民李萍、范玲玲开展乡村游,建起了草莓、葡萄采摘园,每年草莓、葡萄上市季节,城区的市民争来到这里享受乡村风景薛庄村搞起了特色种植,村民薛新厂流转了 30亩土地搞起大棚西瓜种植,不仅自己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附近村民致了富大王楼行政村不仅有村办企业微粉厂还办了养鸡场,取得良好的效益。贾寨行政村的药材种植产业园,流转800多亩土地,每年不仅为村民带来 9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吸引了50名村民在这里打工。大王楼的王东方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王和平的无籽石榴园紫薇庄园发展势头良好……各村群众都有自己致富途径。

农村人有了项目,城区各社区的人们就业门路更多他们有的在超市、宾馆、酒店做服务员,有的做起了家政服务,还有一部分人经商做了老板。

近年来,全镇24个村居集工业制造、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二三产业,吸引了大量农业人口就业累计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总数将超1.2万人。加上正在建设的内河综合整治项目、沙北一干渠治理、三里井棚改、沈丘县物流园,以及贾寨安钢安置区等项目,一大批项目建成运营后,会有更多的人才向这里汇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镇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全镇有5000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开启了新的生活。以种植养殖为抓手,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等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

近年来,槐店回族镇加大了人居环境整治在大王楼、小王楼引进 4000多颗优质樱花树,建起了5公里樱花长廊,在辖区郑湖沟段引进金丝垂柳2000,建起了3公里金丝垂柳绿化带在沙河槐店段建起了7公里的沙河景观带......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惬意的休闲生活。

乡村振兴,文明筑魂

近年来,槐店回族镇把“文化兴镇”作为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利用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民间艺术文化活动,全镇现有省市县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胡同高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街龙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蝶舞》、《窦氏武狮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槐店文狮子》等。每个项目都有固定的组织和展演传习队伍,每年要为群众进行上百场次的展演。

全镇拥有群众业余戏迷演唱点31个,唢呐演出队60家,民间业余戏曲队8个,盘鼓腰鼓队40个,另有草原甩鞭、斗空竹、击剑、秧歌、太极拳、袖扇、健身舞、广场交谊舞等多门类文体队伍50个。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槐店回族镇以此方针为总要求,举全镇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李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