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教卫旅 » 正文

巩义有座长寿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3  浏览次数:52156
核心提示:对于巩义市竹林镇的长寿山,我几乎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也很少听身边的人说起过。对于我这个工作之余,喜欢游山玩水的人来说,显得有点意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到河南民俗学院院长、著名文化学者、诗人葛天(微信名

对于巩义市竹林镇的长寿山,我几乎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也很少听身边的人说起过。对于我这个工作之余,喜欢游山玩水的人来说,显得有点意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到河南民俗学院院长、著名文化学者、诗人葛天(微信名:快乐大哥)的电话邀约,说他最近在做一个比较大的人文生态工程,量身打造一个AAAA级风景区,叫长寿山。说那里还有一条差不多2000米长的风情古街(镇),就坐落在巩义市的竹林镇。快乐大哥知道我的爱好,无山不欢,无水不喜,约我一定要去看一看。巩义市竹林镇,我是早就听说过的,知道这个乡镇企业发达,民富人贵,竹林寺也是有名的佛教寺院。但有个以山水为主体的风景区,我还真不知道,也许我是真的孤陋寡闻吧。

前不久,应葛院长之约,我与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丁一介先生及秘书长孔令君女士一起来到长寿山。因时间匆忙,也只是走了走风情古镇,并未上山。后来又和媒体界的朋友聊起,引起共鸣,于是相约再一次来到长寿山。我们一行四人结伴而行,我算是读过几本书的秀才,同行的有河南广播电视台“平安中原栏目”执行制片人王伏建,法治中国频道副总编辑刘建辉,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陈聚超。智慧文旅的张莞若总经理热情相迎,并全程陪同。她又特别邀约景区导游冯艳华专程陪同讲解。初夏的长寿山,满目苍翠,远远望去,山不是太高,也不显得挺拔险峻,只见山峰连绵起伏,错落有序,完全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状态。但过去开山辟石的痕迹,也不时在路边悬崖处显现,据说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办的水泥厂、石灰厂采石的遗迹所在。
智慧文旅的张总是一位大美女,更是一位智慧女性。她说,她来这里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主要负责长寿山景区的整体策划与运营。她说她刚来时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为这里的自然美景,更为这里的人。长寿山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她说她相信自己在这里是可以很有作为的。对于景区的整改与振兴,她信心满满。导游小冯(延华)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她更热情好客。对于每一个景点如数家珍,据她自己介绍,她的娘家是在中牟县,而她是这里的媳妇,这里也是她落地生根的家乡。她说她第一次来长寿山时,是步行上山下山,一路走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她原本不是做导游的,却因为喜欢这里,就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来到长寿山景区做了导游。

  

也许是受了两位美女的感染,我不禁开始认真的打量起眼前的这座山。可能是初来乍到,一切都是全新的,全新的感觉,全新的风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视野。大凡天下之山,虽说大同小异,但都因自己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而享名于外,方才可以引人前来,诱人向往,长寿山也不例外。就其地理环境而言,长寿山属嵩山余脉,站立长寿山顶,向南可望嵩山主峰太室山,向北可眺邙岭脚下黄河一线。山区面积不是很大,总面积约九平方公里,但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整座山系峰峦叠嶂,林海苍茫,集山谷、悬崖、溪水、流泉、森林于一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特殊地理环境,负氧离子含量浓度每立方厘米最高可达10万个,的确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依山谷而建的步道与栈道,弯曲如九转回肠,时而与溪水为伴,时而与突兀的岩石为伍,时而有穿行于怪石嶙峋之间,一转眼,栈道又延伸于密林深处。林中的鸟叫与沟底的虫鸣,更是相互呼应,此起彼伏,让人忍不住想与山鸟百虫为伍,隐入山林,纵情一唱。山中因有泉水而溪水长流,与山涧间形成几汪小潭,上下次接,错落分布,如一块块碧玉镶嵌于翠谷葱林之间,在阳光照射下,清澈的潭水碧波一泓,熠熠闪光,疑是瑶池散落山谷。潭面上山林倒影,如梦如幻;潭水边岩石相搭,山水相依,如影如画,美不胜收。
  据当地人介绍,长寿山原名叫“龙龟山”,又叫“三树岭”。传说有一年,西王母从东海游历归来,途经这里时,只见銮驾下面突然红光映天,霞光四溢,甚是惊奇,忍不住落下云头查看一番,只见满山遍野的红叶,如霞似锦。山涧里,溪水潺潺,潭水如碧如玉,更见虫鸟争鸣,芳草鲜美。西王母不由得赞叹一声“真是一块好福地!”竟一时兴起,便吩咐仙娥道:来年九月九,可在此地办一场蟠桃盛宴。仙娥铭记于心,不敢怠慢,即刻筹备置办。话说南极仙翁就在此次蟠桃会上,因多饮仙酒,半醉半醒中,竟把一枚本该带回天庭的蟠桃核儿遗留此地,当发觉时为时已晚,只得暗嘱龟、蛇二仙满山寻找,结果在一处生长有三棵檀树的土崖下找到。龟、蛇二仙看天色尚早,此地又风景极佳,也忍不住偷闲一把,经一时忘了回归天庭的时间,直到天宫闭门的鼓声响起,才匆忙回形飞升,不曾想宫门已闭,龟、蛇二仙只得返回,又恐被山里人发现,便匆忙间遁入石崖隐身。很快,西王母得知南极仙翁将蟠桃核儿遗落人间之事,也不便过多责怪,便说:“那就把这座山封给你做修行之地吧,也好每日三省”。谁知龟、蛇二仙隐身山崖时,不慎又将蟠桃核儿遗落,恰被山里的一位放牛牧童拾核儿种下,当龟、蛇二仙发现时,蟠桃核儿已发芽成树。自此,龟、蛇二仙只好守望于此,久而久之,化为神石。四季轮回,岁月漫长,蟠桃树年年开花结果,这里的人也便年年摘食蟠桃而得以长寿。此后,人们便把这里唤作长寿山。
  的确,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据说长寿山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这里暂且按下不表。据陪同的导游小冯介绍:山中的确盛产一种桃子,外形与中原各地出产的桃子都不一样,扁平如蝶玉,殷红如红叶,甘甜似蜜汁,咬一口便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人们吃了这种桃子,不仅能养容驻颜,更能延年益寿。但却极难找到,非诚心孝顺之人无法遇,非良善之人不可见。据说要经历攀岩登高,穿越丛生荆棘,方能一见芳容,得尝美味。小冯姑娘的介绍不时引起我的好奇,竟有了寻仙问踪的冲动:南极仙翁在民间又被称誉为老寿星,他在此山中的修行地在哪里?蟠桃树又在哪里?龟、蛇二仙石又在哪里?据说这里还有三棵树龄超千年以上的檀树,它们又在哪里?长寿山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山叫黄牛寨,传说是牛魔王修行的地方,牛魔王也就是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夫人铁扇公主,并相恋相爱,生育了红孩儿,黄牛寨又在哪里?当地人还说,红孩儿曾拜南极仙翁为师,也在长寿山中修行,因此童颜永驻,这又是怎样的一个传奇?……
  放眼望去,长寿山山峦起伏,郁郁葱葱,青翠满目……

(作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