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社区居民对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的认识与实践。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更加温馨、友爱的社区环境。5月16日,光武街道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在刘庄社区文明实践大讲堂,邀请传统文化专家丁洪芝到社区举办讲座,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孝道文化、传统节日的意义、中华礼仪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文化,其中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中的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概括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规范。“仁”强调爱心与慈悲;“义”关乎正义与恰当的行为;“礼”则是社会交往中的礼仪与秩序;“智”代表智慧与判断力;“信”则指诚信与可靠性。这五项原则是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基石。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进一步细化了个人品德和社会伦理的要求。“孝”指孝顺父母,“悌”为尊敬兄长,“忠”乃忠于职守与国家,“信”同前,强调信誉;“礼”关乎礼貌与尊重,“义”涉及公正与道义,“廉”强调廉洁自律,“耻”则指知耻近乎勇,懂得羞耻而避免不端行为。这八项道德标准是古代中国人评价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尺。
丁老师通过讲述具体家风故事和凡人善举,将这些抽象的道德观念融入生活实际,强调“和为贵”与“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在家庭层面,这意味着家庭成员间应相互理解、尊重与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风与家教不仅能够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还能够辐射到邻里乃至更广泛的社会,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此外,丁老师还提倡建立友好互助的邻里关系,这是儒家“仁爱”思想在现代社区生活中的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倡导提醒我们不忘初心,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友善、互助的社区环境。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文化素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风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王月 吕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