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16.6万移民来自淅川一个县。移民搬迁工作自2008年11月7日试点工作启动,至2011年8月25日大规模出县外迁移民搬迁结束,历时两年另9个月。期间,笔者作为淅川县移民局副局长、县移民安置指挥部综合组副组长、移民宣传对外发言人,先后接受了上百名中外各路记者的不同采访,唯有路透社有限公司两位记者的采访使我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一、应邀采访
2009年2月20日下午1点30分左右,本人接到单位党委书记石成宝的电话:“梁局长,县委宣传部通知,现在由澳大利亚两名记者来局采访,你分管宣传又是移民宣传对外发言人,请速到我办公室接受采访。”
我说:“好吧,马上就来”,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因为南水北调工程举世瞩目,这次移民一头连着“国字号”工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非常敏感,何况是外国记者采访,一旦出了问题,那是影响淅川、南阳、河南乃至中国形象的大事,实在让俺蹴心!
这个时候,邀我正座谈的原人民日报社记者欧阳敏老师又叮嘱我:“梁局长,接受西方国家记者采访时,一定要注意人权问题……”
“对,那是第一位的”,我回答说。
接完石书记的电话,我便告辞了欧阳敏老师,从淅川县楚都饭店直奔移民局。
二、采访情况
在移民局党委书记办公室,已等得着急的路透社两位记者和淅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本贵、宣传科长高帆、移民局书记石成宝等十来好人,见我到了纷纷起身让座。两名记者听说我是被采访人,分别递来了各自的名片。名片上写着:储佰亮,男,路透社有限公司,高级记者;戴维,男,路透社有限公司,高级摄影师。紧接着戴维记者拿着摄像机疾速放在小支架上,跪下一条腿就把镜头描准了我,还用普通话直奔主题开始采访。下面是当时采访和被采访的一些基本内容:
问:这次试点移民淅川县有多少人,涉及哪些乡村?
答:这次试点移民,淅川县有1.1万人。涉及香花镇张义岗、马蹬镇曹湾、老城镇狮子岗、盛湾镇马川、鱼关、滔河乡周湾、姬家营、金河镇姚湾、大石桥乡张湾、上集镇魏营等8个乡镇10个行政村。试点移民安置在河南省内6个省辖市,10个县(市、区)。
问:移民群众反映安置耕地少,你们有什么看法?
答:我们认为,耕地虽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就目前情况看,农民收入的渠道很多,比如工副业、畜牧业、渔业、外出务工等等。种植业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只有30%—40%。这次搬迁虽然划拨给移民仅有旱地1.4亩或水浇地1.05亩,但土地都比较平坦、肥沃,基本上是旱涝保收田,所安置的地方交通便利,邻近城区或集镇,基础设施条件好,收入渠道多,经济较发达。因此,移民搬迁后不仅有地可种,而且有利于经商务工,收入门路多,发展前景比较广阔。
问:南水北调移民淅川有多少人?2013年能完成搬迁任务吗?
答:南水北调移民淅川县共涉及11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312个村民小组,需动迁移民16.2万人(规划数),占全库区豫鄂两省总动迁人口的48%。为了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度,国家决定2013年底前完成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任务,2014年汛后中线工程全线通水。我们认为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也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移民发展。中国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好体制,南水北调是世纪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事关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大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朝着又好又快的目标推进,试点移民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所以,2013年完成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问:在试点移民工作中,是不是存在有移民政策不透明,干部很少与老百姓沟通的问题?
答:试点移民工作中,应该说不存在政策不透明和干部很少与老百姓沟通的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淅川县于2008年12月4日召开了县乡村组干部共计1100多人参加的试点移民安置动员大会,并进行电视直播,会上传达贯彻省、市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县里的移民安置工作;二是印发了移民安置试点工作政策问答、实施工作细则、宣传工作提纲等资料,发至试点村组各家各户;三是组建了市、县、乡镇驻村工作队,移民迁安期间工作队人员吃住在村,开展分组包户工作;四是开设了试点移民迁安电视专题栏目,不仅广泛宣传党的移民政策,而且及时通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五是开展了对试点移民义诊服务和剧团下乡慰问演出活动。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目前国家移民政策已经达到了全县上下家喻户哓,试点移民人人明白的较好效杲。
问:南水北调淅川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答: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对我们淅川来说确实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少压力:一是试点工作是开局之年,只许成功,没有退路;二是试点规划牵动全局,一些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今后大批移民的迁安工作;三是今年不仅试点移民要动迁,而且要完成面上移民初步设计修订和实施规划编制任务,同时还要组织好2010年6万多移民迁安的对接、征地、建房等前期工作;四是湖北、河南两省移民同步进行,河南这次移民出自淅川一个县,淅川就是河南,淅川落后了,河南就落后。所以,政治任务大、影响大、压力大。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移民工作做好,如期完成移民迁安任务,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问:移民该知道的是否都知道,会不会出现抗迁现象?
答: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宣传、各级干部的深入调研和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解决,试点村的移民群众目前应该说要知道、想知道的情况都知道、都清楚了。南水北调是国家工程,移民迁安是国家行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面对搬迁一时有杂音、出现个别抗迁现象可能会有、也很正常,但不影响大局,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人民的,我们的移民也有这个觉悟,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问:据说北京很多人不知道南水北调是这样么?
答:南水北调举世瞩目,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在河南的南阳淅川境内,从渠首总干渠沿线到北京全长1432公里,含北京到天津段155公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到沿线各省市都很关注、很重视。因此,现在北京人不知道南水北调的应该是了了无几吧。
问:移民现在的心态是什么样?
答:试点移民经过实物指标调查、复核、人口登记、张榜公示、对安置区的考察对接以及各项政策的宣传贯彻等工作,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搬迁思想准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移民群众的普遍心声是:搬迁是大势所趋,国家搞建设移民早晚要搬迁,早搬迁早安宁、早搬迁早建设、早搬迁早发展,利己、利人、利国家。
问:库区移民的收入水平如何?
答: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近4000元,库区移民的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基本相当。
三、采访过后
采访后的第二天,百度上就有了上述两位记者发表的不涉及中线工程河南移民方面的文字和图片消息,但没有淅川、南阳、河南乃至中国丹江口库区移民方面的负面内容。采访事隔四五天,淅川县政府一领导与我联系:“上次外国记者采访你各级很重视,国家安全部汇报到国务院,国务院三名副总理分别签署意见,省委书记徐光春(时任)又把国务院领导的签署意见签批给省移民办王树山主任(时任)落实并报结果,请你把这次采访情况实事求是地以书面形式报县委、县政府以便上呈”。我接电话后迅速响应,经过回顾整理,于当天下午形成文稿并及时呈报。自此,路透社有限公司两位记者的采访总算有个了结,我才算真正静下心来,也比较坦然。
(作者 梁占佩 2023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