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党史博览 » 正文

渠首溯光//淅川滔河乡“国家行动”交出满意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22  浏览次数:175007
核心提示:淅川县滔河乡时任乡长、乡移民指挥部指挥长(中)在刘伙村搬迁现场2010年6月17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启动仪式在淅川县滔河乡凌岗村隆重举行,全村115户506名移民率先搬迁。凌岗,因“国家

 

淅川县滔河乡时任乡长、乡移民指挥部指挥长(中)在刘伙村搬迁现场

2010年6月17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启动仪式在淅川县滔河乡凌岗村隆重举行,全村115户506名移民率先搬迁。凌岗,因“国家行动”永久载入史册。

2011年8月25日早,滔河乡张庄村312户1192位移民,抱着无限眷恋和对新家的美好期盼乘上搬迁专车前往许昌县王洛镇移民新家,开启新生活。

“张庄村的顺利搬迁,标志着滔河乡中线移民涉及的31个移民村,3.2万名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不伤、不亡、不漏一人和安全、和谐、按时、全部搬迁目标。”时任滔河乡乡长何丽说。

滔河乡地处丹江岸边,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个“插根筷子就能长成大树”的好地方。该乡搬迁人数是淅川县11个移民迁安乡镇中人口最多的乡镇,而参与移民迁安工作的乡干部仅有63位,每位乡干部平均要负责500多名移民平安搬迁,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一、好机制奠定好基础

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滔河乡为此从1959年青海支边移民开始,至1978年的20年内有1/3的人口先后搬迁两次以上,搬迁多的达五六次,搬穷了、搬怕了,他们对中线工程再移民产生了恐惧和不安。对此,乡党委、政府在认真走访调研之后,慎重从事,把这项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建机制、立规矩,从一开始就为移民和谐搬迁打好坚实基础。

——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为确保移民搬迁工作有序开展,乡里组建了移民迁安工作指挥部,下设五个工作队,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参战人员身上,定任务、定时间、定岗位、定责任,构筑起“书记乡长负总责、工作队长具体负责、干部职工人人参战”的工作格局。各搬迁村分试点、一批、二批搬迁年,由移民群众自己选举产生村级移民安置管理委员会,架起了上联各级组织、下联广大移民群众的“金桥”。

——构建全方位的宣传机制。他们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标语、广播电视、手册专栏、宣传车等有效载体,构建宣传网络,广泛宣传移民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轻装搬迁、和谐搬迁和公民的权利及义务,宣传搬迁安全须知等,充分调动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变政府要求搬为移民支持搬、配合搬和主动搬、积极搬的浓厚氛围。

——建立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滔河乡把4月、5月定为干部下访月,集中解决移民的诉求和热难点问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属于政策范围内的建档立卡,排出时间表解决到位;超出政策范围或不合情合理的要求,耐心说服教育,该请示的请示,不能解决的解释到位。止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前夕,全乡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7起,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有力地推进了整体工作。

“移民迁安是大事,各种矛盾容易集中爆发。移民是亲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决不让一个移民带着矛盾和遗憾离开家乡。”在全乡移民迁安工作动员会议上,乡长、乡移民指挥部指挥长何丽满怀深情地说。

二、好干部带出好作风

时任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程立远,副县长王培理,县法院院长丁建民分包滔河乡移民工作,他们经常走进搬迁移民家里问寒问暖,为移民排忧解难。2010年7月18日暴雨造成山体严重滑坡,搬迁道路50多处堵塞,他们率领县乡干部和帮扶队员80多人苦战9个多小时,清理淤泥800多立方米,保障了搬迁道路的畅通和移民群众的按时搬迁。整个移民期间,每个批次的大搬迁县乡领导都早早来到搬迁现场,帮移民装运货物,抬家具、扛粮食,送了移民一程又一程,直到平安到达新家。

在县领导的示范带动和精神感召下,滔河乡干部们人人都把“五加二”、“白加黑”作为工作常态,用汗水和泪水铺就和谐移民路。2010年8月13日余营村搬迁,乡长何丽就提前一天早早赶到现场,招呼车辆到各家装运家具,一直忙到下午2点还未吃上早饭和午饭。此时她突然觉得头晕、恶心、发慌,赶忙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水缓解后又投入了工作,直到移民的货物全部装车完毕方才吃顿安心饭。晚上,她又带头值班巡逻。8月21日何乡长的孩子要开学,头天下午孩子打来电话哭着说“妈妈,你一个多月都没回家了,我想你,同学们开学都由爸爸妈妈领着报名,可你总不在我身边。放下电话,何丽潸然泪下,可她以乡为家,当晚依然忙在移民村,没有满足与孩子团聚和一起到校报名的最基本愿望。

主抓移民工作的乡人大主席杨玉红,对移民村情况吃得最透,被誉为“移民政策的活字典。”他蹲点申明铺移民村半个多月,白布衫被汗渍染成了“云彩团儿”。实际上,杨主席患有多年的肾结石、糖尿病,但他长期带病工作。他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也没有上下班。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快节奏工作,生活作息不规律,身体健康严重透支。当年5月份,他的肾结石病突然发作,痛得满头是汗,但他硬是咬紧牙关坚持工作。为挤时间,他白天忙搬迁,夜晚到乡卫生院一边挂吊瓶输液,一边在病床上交谈安排工作。刘伙村刘老汉不愿搬迁,杨玉红先后7次进家门苦口婆心做工作,白天去吃“闭门羹”就晚上去,最终感动了老刘。刘老汉说:“杨主席待我如亲人,他经常带病工作,咱得讲良心,不能拖后腿。”从此,由落后变先进,还帮助亲戚朋友做工作。

移民工作难干,移民干部难当!对此,乡移民办主任黄西伟深有体会。他多次被围攻、谩骂,甚至有人动手,但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最终还是感动了移民,后被尊称为“移民主任、贴心主任”,移民有啥难事、喜事都愿掏心窝子给他说。

刘丰增、王林伟、郭长建、张建军、徐清敏、穆合龙……在滔河乡,像这样忍辱负重、辛劳付出的党员干部很多很多。

时任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程立远动情地说:“移民干部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好队伍,他们与识大体、顾大局的移民乡亲们一样,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三、大服务助力大搬迁

已搬到唐河县的移民凌春民回忆起搬迁当年的端午节,嘴巴里仿佛还品尝着甜甜的粽子味,念叨着共产党伟大、移民政策真好。

2010年6月16日,是凌岗村人在老家的最后一个端午节。一大早,乡政府就派人送来了带有粽子的礼包。午饭桌上除了摆满美味佳肴的多种菜品外,还有香喷喷的粽子,让移民们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终生都难忘却的端午节。

移民新村房屋质量是乡亲们最关心的事。该乡白亭村干部和移民代表组成移民工程建设监理团,长期驻守安置地,全程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尤其在当地县乡领导重视支持下,真正使一流建设队伍、最可靠的工程材料进入新村建设主战场,解除了搬迁移民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平安搬迁,县、乡卫生医疗队提前进村入户细致检查,摸清老、弱、病、残、幼、孕特殊人群底子,搬迁当天不仅带来了治疗心脏病、高血压、晕车、中暑等各种应急抢救药品,还为上述特殊移民安排了特护、专车等贴心服务,让移民老乡们感动不已。

刘伙村搬迁时突下大雨,村里的道路狭窄泥泞,车辆到不了移民家门口,乡政府提前租赁了多台铲车、装载机,想方设法保障车辆到户,并组织搬迁帮扶队帮助缺少劳力的移民户安全顺利装车。

正是移民干部一次次感人至深的服务,才奏响了和谐移民的大爱壮歌,滔河乡3.2万人移民分试点、一批、二批次如期顺利搬入河南省内漯河、许昌、南阳3个市,临颍、许昌、襄城、唐河、长葛、郾城、召陵等7个县区,24个乡镇。为移民、为历史、为组织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原创作者  梁占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