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移民大搬迁笔记本,看到自己当年采访记录的马蹬镇情况,不由得想起了2010年的深秋时节,陪同记者穿行在丹江口库区淅川县马蹬镇乡村,服务南水北调大移民的标语随处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浓浓家国情怀豪壮而深沉,与马蹬镇移民干部交谈最热门的话题全都是移民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更终生难忘。
没有豪言壮语,却句句真情,一颗颗移民赤子之心,鲜活而炽热。
水库移民是政府行为的非自愿性搬迁,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马蹬镇用和谐移民的成功实践,为解开这道难题书写了全新的圆满答卷,向组织、向历史、向移民作出了积极的重要贡献!
一、夯实基础 奋力奏响和谐曲
马踏镇距淅川县城南部20公里和中线工程渠首北端30公里。本次移民,全镇共需搬迁3555户1.6万人,涉及出县外迁、镇内安置、本村后靠和集镇搬迁四种类型,移民情况复杂,工作难上加难。
移民迁安工作启动后,移民工作被列为全镇一号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为夯实基础,镇上组建了以书记衡尚武任政委、镇长范海明任指挥长的移民搬迁指挥部,成立了移民搬迁运送工作领导小组、移民搬迁运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实行科学分工,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分包马蹬镇工作的时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贾松啸和县人大副主任崔金岑,吃住在搬迁村深入调研指导工作,会同镇党委、政府及时提出了“提高村级执政能力,突出关键环节,做实每个细节”的移民工作指导思想并付诸实施。
他们还抽调镇村干部和镇直单位干部职工400多人,实行包村包组包户,落实“五负责”工作任务,即负责移民政策宣传、遗留问题处理、搬迁装车、应急救助、安全运输等;组建了由50人组成的应急工作分队,具体负责看护移民搬迁车辆、夜晚巡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宜。
访谈中,衡尚武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证明,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基层的执政力、号召力就强,移民工作就得心应手。”在一旁就座的正乡级干部刘文跃接话说:“是的,移民工作伊始,我们就着手优化移民村“两委”班子,对高庄等村的“两委”干部及时做了调整充实,在移民对接定点、新村建设、土地分配等环节上均发挥了不可替代、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细之又细 精心铺就迁安路
1441户外迁移民,1441个愿望;6547名外迁移民,6547种心态。搬迁工作启动,问题接踵而来。
“移民是个特殊群体,也是个弱势群体,作为移民的娘家人,我们要用良心、真心、诚心、耐心来关爱帮助他们,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维护好移民的最大利益。”镇长范海明说。
要移民、先移心,要移心、靠政策。这是马蹬镇和谐移民的一条基本经验。该镇通过深入调研,将移民反映的共性问题逐一梳理汇总,依据有关政策,编印了《移民若干问题的答复意见》,发放到每户移民的手中。
对接定点是移民迁安工作的关键一步,也是重点和难点。在向阳、高庄、崔湾、任沟、桐柏5个村的对接中,贾松啸、崔金岑、衡尚武、范海明始终与包村的镇班子成员一起,先后15次到安置地踩点对接,对安置点区位、交通、耕地与安置人数、移民心态等进行全面考量,通过与安置地的反复协商,最终使5个村外迁移民安置点的数量由规划时的66个优化整合为18个,再分别与村干部、迁安组织代表一同实地查看,确保了5个移民村全部实现一次性对接成功。
“移民迁安是个连续性工作,每一环都不能绕开,否则最终要走弯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一步顺步步顺,为顺利迁安奠定坚实基础。”马蹬镇分管移民工作的正乡级干部齐年柱感慨地说。
移民新村户型设计、房屋质量是群众关心的焦点。如何操作?他们深入到群众中去找办法。把镇上确定的11种房屋户型图纸交给移民村,每村都组织群众讨论七八次,通过对比选择最佳方案,同时按照多数群众意愿对局部做出微调。在建房质量上,明确了村支书为该村房屋建设质量第一监督责任人,安排两名镇班子成员会同搬迁村全程把关新村建设质量。
移民搬迁千头万绪,为确保万无一失,该镇将搬迁方案详细到每一个村、组、户、人,精确到小时、分钟。笔者亲眼所见,在厚达95页的《马蹬镇高庄村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中,详细列出了该村移民搬迁火线指挥部下设的运输协调组、医疗救助组等8个工作组的具体人员和职责,运输包户干部职工表、客车乘座表、货车安排表、老弱病残幼孕特殊移民统计表等一目了然,再次印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的至理名言。
移民利益无小事。让向阳村房洼组移民饶永胜最闹心的一件事,就是抱养女儿的移民户口问题。“我这闺女20岁了还没户口,你们能解决的话我立即搬迁。”“只要符合政策,我们立马向上汇报解决。”衡尚武当场写下承诺书,包户干部刘道顺接连跑了十几天,终于把饶永胜悬了20年的心事如愿办妥。夫妇俩为此感动得热泪长流。
正是从一个个细节入手,马蹬镇的各种移民难题被剥茧抽丝般一一化解。
三、大爱质朴 豪迈演绎奉献情
如期顺利平安和谐搬迁的背后,一条汗水与泪水交融、辛酸与快乐交响的移民轨迹清晰可见。无论是酷热天气,亦或是大雨瓢泼,衡尚武、樊海明等镇领导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移民村的各个角落,及时协调指导解决各种问题。无论再忙,他们总是坚持每三天召开一次移民专题办公会议,总结成绩经验,查摆问题不足,研究解决办法,跟踪问效奖惩,创新思路方法,再创新的佳绩。
在任沟村、向阳村搬迁时暴雨肆虐,泥路难行,干部们在现场指挥运沙铺路、拖车装运,衡尚武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未合眼,范海明穿着筒子鞋的脚掌磨破了皮,裹上餐巾纸又继续上阵。通过艰苦努力,共组织填铺沙石3600多方,保障了377辆装运移民货物的车辆安全顺利驶出村庄。
安全是和谐移民的基石。7月8日下午任沟村第二批次移民搬迁货车进村装货,此时一场暴雨不期而至,300多名包户干部一马当先,冒雨帮助移民装车到深夜11点才回宿舍歇息,谁料凌晨3时许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叮铃铃”一阵急促的钟声响彻镇政府大院,干部们一骨碌爬起床疾驰任沟村,拿着手电筒逐户喊人转乘客车。当正乡级干部刘文跃和村支书庞章伟把二组庞玉建一家人喊起刚出家门,房屋便轰然倒地,“真怕人呐,要不是你们早来,俺一家人都没命了!“庞玉建惊悸不已而又十分感激地说。
当年50岁的高庄村2组群众王玉杰是个聪明人,懂建筑图纸,被推选为村里移民迁安代表,派驻社旗县城郊乡柳营安置点监督建房质量。期间,他隐隐感觉肚子不很舒服,到后来竟浑身无力、走起路来也只有弓腰慢行。“有病先去治疗,回家好好歇几天。”村支书高建芳关心地说。“现在是做圈梁的关键时候,咋走得开?再说我这是小毛病,盖房起屋是全村人的大事!”王玉杰说。房屋二层封顶后,王玉杰拖着沉重的身体前去医院检查,但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留下了终生后遗症。
在大搬迁的攻坚时刻,51岁的齐年柱因“连轴转”晕倒在向阳村搬迁现场的泥窝里;刘文跃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每天带着救心丸穿梭在移民村;郭晓峰累得两眼浑浊,视物重影,拿个湿毛巾不停地擦,始终没有离开岗位。7月1日这一天,全镇接连有12位移民干群中暑晕倒在搬迁现场……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段段动人的佳话,酿就了马蹬镇令人称奇的“移民速度”,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和谐移民答卷。历时50余天,完成8个批次、5个行政村、1441户6547名外迁移民的搬迁工作。
镇内安置、本村后靠和集镇搬迁工作也如期顺利推进,全镇3555户1.6万人移民迁安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快致富,安全无事故目标,受到了市县领导和移民指挥部的表扬与奖励。
(作者 梁占佩 周彦波 2022年10月31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