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春来早,喜鹊枝头闹。2024年2月28日至3月1日,北京开国功勋后代艺术团团长李新国(开国少将李庆柳之子)、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韩毅(开国上将韩先楚之子)一行到卢氏县调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卢氏段)项目建设工作。卢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卫军强,县老促会会长彭修身,县老促会、文广旅局、红色资源保护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
李庆柳于1934年12月至1937年4月在包括卢氏县在内的鄂豫陕苏区顽强工作,与这里的老区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李庆柳之子李新国作为北京红二十五军联谊会秘书长和北京开国功勋后代艺术团团长,对卢氏县有着特殊的情结,曾先后专程6次到卢氏县传承红色基因。李新国一行先后调研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卢氏段)项目、红军龙驹战斗纪念碑、望云庵红军宿营地纪念碑、刘华清将军让马处纪念碑、卜象河战斗旧址等地,实地察看革命遗址,并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卢氏段)项目如何在物质层面的形象建设,同时,着力聚魂提魄的精神层面建设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座谈会认为,自2022年11月以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河南(卢氏段)项目在卢氏县开工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办、国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项目形象建设成绩显著。遵照《规划》关于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一是由长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保护区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主题展示区正在高标准建设;三是文旅融合区正在高标准规划;四是传统利用区工作即在推进红军长征村、长征主题红色小镇、红军街的建设,形成传统利用与红色记忆延续典范区域建设方面初见成效。
座谈会指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卢氏段)项目建设,目前要在着力聚魂提魄的精神层面方面大力研究发掘。1934年11月16日,近3000人的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12月上旬来到卢氏县,军部驻扎在兰草镇。在货郎陈廷贤的带路下,红二十五军巧突卢氏县铁桶重围,进入陕西省洛南县,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并开创了鄂豫陕苏区。之后,红二十五军重返卢氏县坚持斗争。1935年7月底,已发展到4000余人的红二十五军主力离开鄂豫陕苏区,向陕北挺进。1935年10月,留在鄂豫陕苏区的300余名红二十五军指战员与400余名游击队员组建了以陈先瑞为师长的红七十四师,顽强坚持包括卢氏县在内的鄂豫陕苏区斗争。1937年4月,已发展到2100余人的红七十四师主力开赴陕北,先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和陕甘宁边区警备第四团。对这一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的挖掘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卢氏段)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发掘。
座谈会上,大家共同观看了《红军从咱家乡过》《红色兰草》等专题片。李新国表示,看到卢氏县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感受到了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下一步将加强与卢氏县的合作交流,为“自由山水、清清卢氏、英雄土地、红色莘川”的老区建设出力。
卫军强表示,卢氏县是河南省13个老苏区县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遗址、遗迹众多,要围绕县委“3733”工作布局,聚焦资源优势,通过红色资源项目化等形式推进红色革命文化赓续工程建设,推动卢氏县成为特色更加鲜明、影响更加广泛的红色文旅名县,希望双方能够保持交流与互动,按程序推进红色资源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卢氏县老促会 白旭东 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