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党史博览 » 正文

时政锐评//对中线工程河南移民安置效果的调查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05  浏览次数:6536
核心提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甘甜清纯的丹江水自河南淅川渠首陶岔开闸放水至2024年3月1日,已累计完成送水621.05亿立方米,惠及了京津冀豫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1.08亿人,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甘甜清纯的丹江水自河南淅川渠首陶岔开闸放水至2024年3月1日,已累计完成送水621.05亿立方米,惠及了京津冀豫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1.08亿人,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显著。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河南如期平安顺利完成了境内16.6万移民迁安和其它项目配套建设任务,为这个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笔者作为移民工作的全程参与见证者,结合自己所做所见所闻和近期的调研情况,形成了粗浅认识分述如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形势下中线移民安置效果,也为以后的大规模移民迁安提供有益借鉴。敬请领导、专家、同事和各界朋友批评指导。

一、移民安置效果 

河南移民安置效果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

1、安置规划起点高。本次移民安置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移民新村建设实行高起点、高标准设计,注重生产安置长远发展,为移民生产生活创造宽松环境和良好条件。

1)安置区位优。在工程受益地区选择区位优越、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水土条件较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地方作为移民安置区,并通过优化整合,使绝大多数移民安置点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产业集聚区、靠近交通要道。

2)补偿标准高。与以往水库移民相比,中线工程移民各项补偿标准较高,房屋补偿最高每平方米530元、土地补偿补助倍数达到16倍、水浇地补偿最高每亩26320元、过渡期生活补助每人1200元等,较高的资金补偿使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多地少、房屋标准低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有力地服务和促进了移民搬迁安置。

3)增补项目多。针对中线工程库区移民的特殊情况,移民安置规划中增加了生产安置增补费、建房困难补助费、公益设施补助费、污水及垃圾处理建设费等费用,弥补了相关费用不足,提高了移民新村建设标准,保证了移民的基本居住条件。

全省20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不但土地、交通、水利等条件较好,尤其是外迁移民安置区的土地大多都是吨粮田,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而且每个移民新村都规划到位、标准较高,搬迁移民也都非常认可,很是满意。

2、新村建设质量好。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建设,努力把移民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1)规划设计标准高。在充分利用移民新村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支农惠农资金,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布局,新村建设规划标准高;面向社会征集户型设计方案,聘请专家挑选精品户型56套,交移民群众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移民房屋结构新颖、美观实用。

2)新村建设质量好。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原则,严把招投标关、市场准入关、材料进场关、监测检验关、竣工验收关等五道关口,建立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移民参与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使移民新村建设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设质量整体较高,移民群众较为满意。3)公益基础设施全。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通信、广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村部、学校、卫生室、超市、文化广场等公益设施齐全,部分移民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通上了天然气,大部分移民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全省208个移民安置点的新村房屋美观漂亮,街道宽敞明亮,基础设施齐全,公益设施完善,村容干净整洁,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部分移民村当即成为新型农村社区。

3、移民搬迁和谐顺利。

1)计划周密。搬迁前,深入库区广泛宣传移民政策、搬迁安排、奖励制度等,营造氛围,让移民做好搬迁准备;深入库区排查影响搬迁的问题和矛盾,多措并举,层层落实责任,限期处理解决;根据移民新村建设进展和移民生活习惯,多方征求意见,提前制订移民搬迁预案,确保搬迁工作有序进行。

2)组织有序。省市县乡村都成立了移民搬迁指挥部,建立健全了搬迁组织,落实了各个部门的搬迁责任;建立了搬迁申报、批准、信息发布程序,强化了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实行搬迁车辆和驾驶人员检验、把关制度,确保搬迁安全无事故;严格按照预定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统一组织车辆,统一装车时间,统一行车线路,统一移民佩戴标牌。

3)服务周到。安排专门装卸车人员,每车均派出迁安方干部一路护送,交警、医疗人员全程跟踪,特别对年老体弱、临产孕妇、高危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周到细致服务,保证不出意外;免除路桥通行费,免费提供食品,提供周到细致服务,确保平安、文明、和谐搬迁。全省16.6万移民分试点、一批、二批三个批次搬迁,历时211天,共投入110多万人次、搬迁车辆10多万车次,累计搬迁196个批次,搬迁行程1700多万公里。

4、后续帮扶及时跟进。为使移民搬迁后尽快适应新环境,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提高收入、增收致富,各安置地高度重视解决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

1)及时开展了结对帮扶。各地在移民搬迁当天均发放了一周左右的生活必需品;实行县乡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移民户活动;制作了包含帮扶人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帮扶承诺等内容的“爱心帮扶卡”,发放到每个移民家庭,随叫随到;及时安排了超市开业,卫生室开诊,组织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

2)认真开展了后续工作。及时组织人口公示和复核,为移民规划调整、资金结算及安置验收创造条件;对移民房屋逐户排查,有问题的立即修缮;组织兑付移民过渡期生活补助费,开展有关手续迁转、移民生产用地划拨分配到户工作;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帮助移民实现平稳过渡。

3)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土地部门把移民生产用地全部纳入整理范围;水利部门把移民生产用地纳入水利设施配套规划;农业部门安排了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人社部门强化移民的生产技能培训,提高移民就业能力,转移安排一批批移民就业;畜牧部门积极指导移民发展养殖业等。通过后期帮扶,及时解决了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了新生活。

5、搬迁目标基本实现。南阳为例,有四个明显特点:

1)移民搬迁后很快适应了安置地的新生活。搬迁10余年来,作为河南省移民唯一迁出县的库区淅川,基本没有批量的移民回流现象和移民群访、缠访事件的持续发生,移民在安置地扎下了根,安下了心。

2)美好移民村建设纵深推进。南阳市在92个南水北调移民村中先行开展的28个示范村,大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带动打造了一批产业更兴、环境更美、乡风更优、治理更好的移民村。全市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移民村14个,获得“河南省文明村镇”、“省级生态文明村”等省级荣誉称号的移民村148个。

3)“强村富民”产业园成为经营性资产项目。全市在南水北调移民村建设产业园73个,占地3435亩,形成经营性资产项目51.5万平米,购置商铺、写字楼等商业用房1.2万平米。移民村产业类项目与基础设施和一般性发展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较好地服务了移民村乃至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移民收入稳步增长。南水北调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万元,是搬迁前的4.9倍,有67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二、基本经验与启示

河南中线移民安置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主要得益于党的核心领导优势、现行体制机制优势、中央和地方政策集成优势,我们党善于做群众工作优势的充分运用和很好发挥。

1、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精心指导。党中央、国务院不仅及时做出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决策,制定了一系列有益于移民迁安和工程顺利建设、有利于造福人民群众的方针政策,而且每当工程建设和移民征迁关键时期,相关领导都及时做出研究和部署,并亲临一线视察指导。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各位领导,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及时帮助基层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高度,始终把中线工程建设作为大事来抓。移民迁安工作启动后,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移民安置指挥部,省直有关厅局和6个省辖市党委政府领导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实行统一调度、集中办公。各有关市县乡村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实行准战时体制,党政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现场指挥,形成了全省上下目标一致、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这期间,移民迁安工作已经成为各地积极主动、倾力参与的“一号工程”,成为各级领导普遍关心、时刻关注的“一把手工程”,成为一些地方政府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的“一票否决工程”。

3、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省直各有关部门实行包县工作责任制,25个厅局抽调130多名干部组成25个工作组,各由一名副厅级领导带队分别进驻县(市、区)包县驻村,一包到底。各有关市、县在干线征迁和移民迁安的关键阶段,也实行了逐级分包责任制。各级工作组成员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吃住在基层,奋斗在一线。顾大局讲奉献,服务好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已经成为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的共识和大局。集中搬迁时,卫生部门组织医疗救护车队和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和器械,为移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公安交警人员坚守岗位,日夜保障移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通畅;电力部门组建服务队,投入应急发电设备,确保移民搬迁用电安全;交通运输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免除搬迁路桥通行费,为移民免费分送食品。各级各部门都做到了一切为了移民、一切服务移民、一切支持移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讲困难、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形成了纵向一致、横向同心、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4、中央和地方政策、资金的有机集成、捆绑使用。全省上下在坚持“不折不扣、不突不破”、用足用够国家政策的同时,积极协调、整合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资金,给予库区、移民安置区和征迁群众倾斜支持。省直36个厅局结合职能制定了具体细化的帮扶措施,向移民迁安县(市、区)支持资金52亿元。各有关市、县同样极力相助,郑州市按照市区土地每亩奖补1.5万元、县区土地每亩补差7000元标准拿出9.8亿元,解决移民征地与市场征地补偿差额,按照每村300万元对22个移民村进行补贴和配套;平顶山市拿出2500万元,按照每户8000元奖补库区移民和征迁群众建房;南阳市拿出3个亿用于奖补移民新村建设和生产发展,同时为迁安移民县乡镇派驻工作队,向移民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各项政策、资金的有效集成,为调动征迁移民积极性、提升新村新居建设标准创造了良好条件。

5、务实高效的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在库区移民和干线征迁上,坚持刚性政策、亲情操作,创造了“河南经验”、“河南速度”、“南阳出彩”、“淅川模式”,赢得了如期和谐顺利移民和干线征迁效果,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新村建设上,坚持新农村与移民新村有机结合,做到一次规划、一步到位,把每个移民新村率先建成当地新农村示范村。坚持质量第一,建立多层次的进度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等,质量和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招投标工作实行专家评审制、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制、建管局领导集体裁决制,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正使一流建设队伍、最可靠的工程材料进入工程建设主战场。在库区水质保护上,大力倡导“政绩融在清水里,丰碑刻在青山上”的绿色政绩观,努力把中线工程建成清水走廊、生态走廊。

6、广大党员干部务实重干、吃苦耐劳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已经把南水北调作为一种事业的选择、人生的追求、价值的体现和神圣的使命来对待,全心投入,全力服务。在整个移民迁安中,全省先后有14位干部牺牲在工作一线,其中南阳12位中淅川有10位。牺牲的人员中有去往移民家做工作的路上倒下的,有在分地的田间地头倒下的,有在极度疲惫躺下后再也没有醒来的……

河南移民安置的平安顺利完成,为圆世纪调水梦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孕育出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这一精神概括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简称“大爱报国,忠诚担当。”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谱写的英雄史诗,是取得南水北调移民工作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也是鼓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赞歌,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200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专门就中线工程焦作市城区段拆迁工作作出批示,肯定其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做法很有特点,很有成效,要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示范予以推广。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九重镇邹庄移民村,了解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为了沿线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2012年,在南水北调建委会第六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河南库区移民组织协调非常严密,其中的经验值得很好总结。”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对河南移民工作调研后指出:“河南移民实现和谐搬迁,为中线工程如期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广大库区移民走向新生活开创了良好局面,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创造了又一奇迹和典范。”世界银行原社会政策与社会学高级顾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迈克尔M.塞尼博士考察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后评价说:“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的移民政策,收到了最好的效果,丹江口库区移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奇迹只有在中国能够完成,其它国家都应向中国学习!”原创 梁占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