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南豫见: 赓续四大名著理念 历时16年创作出版长篇巨著《包青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5  浏览次数:36775
核心提示:1月19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获悉,著名作家南豫见的长篇巨著《包青天》,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南豫见开始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历时十余年,在深刻领悟四大名著的精神内涵后,围绕成就四大名著的三要

1月19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获悉,著名作家南豫见的长篇巨著《包青天》,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南豫见开始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历时十余年,在深刻领悟四大名著的精神内涵后,围绕成就四大名著的三要素,开始创作《包青天》。

这部历时16年才完成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日前,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了曾任漯河市首届作家协会主席、在该市文化艺术界深耕多年的著名作家南豫见。

溯源:反复感悟"四大名著",下定决心写《包青天》

谈及新书《包青天》的创作历程,南豫见说,写作时间越长,他越发感悟到由《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组成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经典。2008年,他开始研究四大名著,历时11年,每一本他都从作者生平、出书经过、社会生态、民风民俗、作品影响及后世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它们成为经典名著的三要素,即社会环境因素、作者个人因素及与民间社会情绪的融入程度。

南豫见告诉记者,北宋名臣包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品性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人称包公、包青天。几个世纪以来,他的故事以戏剧、书籍、电影和视觉艺术等各种形式传颂于世、经久不衰。围绕成就四大名著的三个要素,南豫见反复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向,决定创作包拯的故事。

创作:2019年起搜集资料,2023年完成75万字宏著

“确定主题后,我就开始收集有关包拯的各种素材。从2019年开始,我查阅搜集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资料百余种。之后,对这些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南豫见说,之后,他开始创作《包青天》一书,2023完成创作。

《包青天》全书75万字,分上、中、下三部。上部《青天现世》,中部《深宫喋血》,下部《宛丘天案》。塑造了一个接民间地气、贴近人情、人性的包公形象。 《包青天》最大的贡献是独辟蹊径,找到了江湖与庙堂二者的平衡点,塑造了宋仁宗的明君形象。宋仁宗呼唤忠臣信赖,依靠忠臣,成就了他当政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的繁荣昌盛,史称“仁宗盛治”。宋仁宗是包公最大的支持者。《包青天》开宗明义:没有宋仁宗,就没有包青天,颂扬包青天,亦是颂扬宋仁宗。

足迹:黄泛区"耕地"28年后,扎根"河上街"成高产作家

1952年,南豫见出生在南阳市唐河县一个普通农民人家。1961年,母亲带着南豫见兄妹三人投奔亲戚,来到位于豫东平原西华县的黄泛区农场。初中毕业后,南豫见留在农场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作家白危曾在黄泛区农场体验生活10年,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垦荒曲》,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不甘平庸的南豫见也想进行文学创作。他从写表扬稿、短消息着手,慢慢地成了单位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单位里写文字材料的事都逐渐落到了他身上。1974年,南豫见调入黄泛区农场宣传部门工作。1988年,他进入漯河市文联工作至退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