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党史博览 » 正文

史海钩沉//敌工英雄战友情---革命烈士卫以恩、李凤俊鲜为人知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0  浏览次数:21048
核心提示:在中国革命的解放斗争史上,敌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卫以恩、李凤俊两位革命烈士都曾是八路军敌工人员。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们深入虎穴,出生入死,用忠诚捍卫信仰,用生命捍卫使命,是活跃在敌工战线上的虎胆英雄

中国革命的解放斗争史上,敌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卫以恩、李凤俊两位革命烈士都曾是八路军敌工人员。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们深入虎穴,出生入死,用忠诚捍卫信仰,用生命捍卫使命,是活跃在敌工战线上的虎胆英雄。近期,我在阅读一位前辈的笔记时,无意间发现了两位烈士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1938年春,济源县委与太岳四分区在砚仙联设立情报站,卫以恩同志担任负责人,开始了他的敌工生涯。后来卫以恩调到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分管敌工工作。党史资料记载,在豫北战役的统战、侦察、情报、瓦解、策反、锄奸斗争中处处都留下了卫以恩的革命足迹,特别是在解放杜八联,拔掉日本陈岭炮楼,擒拿反动分子琚生琳,攻打张伯华祝庄造枪厂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凤俊,又名李秀山,中共地下党员,曾在国民党新五军担任营长。新五军在豫北南下时,李凤俊奉命秘密率部参加了八路军。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为瓦解敌人,壮大革命有生力量,太岳四分区又派遣李凤俊同志回家乡栗涧沟一带开展策反日伪军工作,发展革命武装。

栗涧沟位于济源坡头镇境内。那里黄河沿线有多个渡口,除了日本人外还盘踞有多个国民党部队,地方反动武装。其中栗涧沟一一李凤俊同志的老家居住地就是时任济源县县长李惠溥胞兄李泽溥的地盘。李凤俊在家乡威望很高,凭借着在新五军担任过营长的身份,很快得到李泽溥的信任和重用,当上了大队长。尔后他又让卫安生(曾是李凤俊的部下。后盘踞在坡头一带)作为他的副官。李凤俊积极工作,置生死于度外,秘密建立党的地下组织,发展党员,培养骨干分子。

在虎口策反、瓦解敌人,发展革命武装,如步入饿虎之蹊,需要的不仅是胆识和经验,更需要的是对党的忠诚。对于当年拉过队伍的卫以恩来说,其艰辛与危险他是深知的。因此,卫以恩时刻牵挂着李凤俊同志的安危。期间他和其他敌工部同志们曾三次下山和其联系,了解情况,密切关注着时态的进展。每次相遇他们都在李凤俊家的街屋中彻夜长谈,工作上慎之又慎。李凤俊同志对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关心十分感谢,并尽其所能在现有条件下招待山上来的同志,其中有一次还炸了鸡块慰劳同志们。山下的情报和一些急需的药品或粮食也不断地通过李凤俊处带到山上。

1941年9月初,时机成熟后,卫以恩同志再次到李凤俊同志家里,带去了太岳第四军分区的任命书,安排李凤俊同志在九月底举行起义,带队伍上山。不幸的是,起义的消息被李凤俊部下一个叫赵永俭的连长告密。当年9月11日李凤俊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李泽溥杀害,英勇牺牲,时年35岁。

李凤俊同志牺牲后,家里留下妻子和两儿两女四个孩子,其中他的小女儿仅有一岁多,生活十分艰难。卫以恩没有忘记这位为党工作,为新中国献身的人民英雄,没有忘记他们间的这份战友情义。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只要途经或路过李凤俊家附近,不论多远,他都会前去看望或帮助解决家里的一些困难,送去党组织的关怀、温暖,表达对战友的思念之情。

1945年春天,战略大反攻时期,卫以恩己担任豫北抗日游击第二支队一大队教导员。三月的一天夜里,部队从阳城急行军一百余公里,横扫国民党在济源的残余势力。当天早上部队到达靳坑(李凤俊家附近的一个地名)短暂休息时,卫以恩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和通信员李连峰同志一道去看望了李凤俊的家人,询问家中生活情况。同年四月间,双柿树遭遇战的前一天,卫以恩部驻扎在上汤沟(现孟州市双柿树附近),他又和李连峰同志一起步行十多公里路去看望了李凤俊的家人。谁知第二天卫以恩率部返回卫佛安(济源的一个村名)的途中,在双柿树与日军大部队遭遇,卫以恩同志在激战中被敌人击中胸部,他仍以顽强的毅力指挥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光荣牺牲,时年27岁。

时至今日,连英雄的后人们也不曾了解两位革命烈士间的这段过往,他们的这种纯洁战友之情令我们敬仰和感动。(作者 李继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