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教卫旅 » 正文

渠首钩沉//河南25个省直部门移民迁安包县工作的爱心合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01  浏览次数:51621
核心提示:南水北调是国家工程,移民迁安是国家行动。在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工信厅)分包新野县的移民迁安工作。期间,从试点移民开始,至第二批移民安置结束的两年多

南水北调是国家工程,移民迁安是国家行动。在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工信厅)分包新野县的移民迁安工作。期间,从试点移民开始,至第二批移民安置结束的两年多时间里,工信厅包县工作组会同新野县既承担着7个安置点移民新村建设和10多万亩土地调整划剥任务,还肩负着6600多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对此,他们想移民所想,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拼博奋进,圆满顺利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谱写了新时期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一、积极谋划 夯实新村建没根基

省工信厅及时组建了由副厅长袁其法任组长、省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党委书记聂子明为副组长,省无线电监测站谷涛、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李嵩为队员的移民迁安包县工作组,并及时到岗就位开展工作。

 

时任工信厅副厅长、工作组组长袁其法(右一)在捐赠帮扶资金议式上

看点对接是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一环。工作组积极会同县委、县政府在做实做强县移民安置指挥部和指挥部政策法规宣传、新村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等六个工作组的同时,对技术部门规划的境内移民安置点一一进行了整治提升,并制成宣传材料,与库区淅川县乡干部一道,深入移民村召开会议,介绍新村安置点区位环境、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状况等,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迅速整改完善,赢得了移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7个移民安置点的看点对接工作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确定下来。

移民房屋建设群众最为关心。在第一批移民房屋建设中,依据移民意愿,工作组通过与各级干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选定了既符合农村实际,又让移民群众满意的房屋户型,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的肯定。在第二批移民房屋建设中,他们充分汲取经验,结合当地建房实际,经过专家论证,将房屋建设中的原条基改新为桩基,保证了建筑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深得移民群众欢迎。

 

工作组副组长聂子明(中)在移民迁安现场

为保证新村房屋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工作组依据县里出台的移民工作方案,坚持把督导检查、奖优罚劣作为重要抓手,按照“政府盗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移民参与”的四位一体监管体制,强化督导协调职能,重点就县、乡镇移民安置指挥部协同监理质监人员与施工人员同上班、同下班情况,各企业安全管理和施工进度情况进行严格督导,周密部署,把工期倒排上墙,细化每个时间段具体工程进度,一丝不苟抓工作落实。关键环节,严格按照指挥部监管体系、质量分析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原材料监测体系、质量通报体系,对每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办公,通过质监站对每个关键环节及隐藏部位现场检查、验收把关,监理部门对工程质量实行24小时监督,工作组与指挥部人员巡回督察,移民代表按民工待遇发工资,全程参加工程建设施工监督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监督把关,同时加大奖惩力度,每周开展一次施工企业观摩评比活动,逐点评比、现场点评打分,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表扬,反之被处罰和通报批评,使工地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施工氛围,确保了新村房屋建设等工程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上下联动,助力移民和谐搬迁后稳下来

 

走进移民家中促膝谈心

按照省移民安置指挥部要求,包县工作组精心组织,紧密配合,进驻搬迁乡镇村组进行层层宣传动员,强化移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支持搬、积极搬、主动搬。同时,对搬迁前、搬迁中、搬迁后等各个环节及移民的吃、住、行、医、用等生活细节,指导督促各有关方面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搬迁应急预案及保障措施,做到通盘考虑,有序推进。在组织移民搬迁中,要求移民党员、村组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带头签字、带头搬迁、树立搬迁典型,带动大家搬迁。还运用广播电视、报刋网络等宣传媒体,形成推进快搬早迁的强大宣传声势,又从县直单位中抽调50位年富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分配到每辆搬迁客车上,全程服务搬迁移民。移民搬迁全过程交警开道,库区干部护送,安置区干部迎接,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实现了移民平安、顺利、和谐搬迁,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欢迎移民乔迁新村

每一批移民搬迁安置后,工作组便会同新野县研究制定出“一对一”帮扶计划,将移民户分配到13个乡镇(街道)和86个县直单位。要求包户单位在实际帮扶中做到“三心”:即关心移民的生产、生活,让移民称心满意稳下来;贴心移民的所思所盼,使移民感受到搬入新家后的内心温暖;细心办好移民的每一件事,让移民看到新家园新生活的希望。包户帮扶干部坚持定期与移民见面,定期走访,并建立日常联络电话,确保24小时开机服务。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向指挥部和相关方面反映,力求以最快速度解决。为使移民在安置地过好第一个春节,2009年春节前,省工信厅对张湾试点移民338户开展了“迎春节送温暖”活动,为每户移民送来面粉50斤、大米40斤,还拿出15万元帮助建设新村村委办公楼。2010年春节前,工信厅拿出24万元对新野县第一批移民进行帮扶、慰问,为移民办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搬迁移民深受感动和赞誉,也得到了省移民安置指挥部的肯定和表扬。移民很快融入当地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和谐稳定。

三、强化责任,扎实搞好后续帮扶工作

为实现“保稳定、求和谐、促发展、快致富”目标,工作组早谋划、早行动,积极会同新野县争取新农村建设、劳动力培训、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等项目资金支持移民村发展,协调发改委、农综办、农业、水利、土地等部门对移民村进行项目倾斜,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此外,工作组还积极向省工信厅汇报移民迁安工作情况,争取各项政策性资金支持。通过努力,2009年省工信厅为新野县争取到位各项资金1022.14万元,其中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补助资金240万元,新野棉纺公司项目贴息资金287万元,出口补贴495.14万元,有力地服务和支持了移民乃至新野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移民搬新家奉上丰盛的首餐

2010年1月,省工信厅又印发《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移民迁安帮扶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在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项目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帮扶、工业生产要素保障、就业安置等方面,对有移民安置任务的25个县(市、区)给予重点帮扶。同时,要求有移民迁安任务的6个省辖市和所属25个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移民迁安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帮扶工作。

 

张湾移民新村村部及广场一角

在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工作组更注重培养移民村自我“造血”功能,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和“扶持资金项日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的模式,将各类扶持项目以村集体资产的形式进行注入,推动主导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标准、扩大规模,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确保各项扶持资金发挥应有作用和长远效益。他们还在新野县企业中适时开展了“情系移民、送岗到家”活动,鼓励企业为移民提供工作岗位,促进移民中的富余劳力早就业、快致富,邀请县属镇域企业深入移民新村开展岗前培训,吸纳移民到企业务工就业,先后有8家企业在移民村招工,使400多名移民劳力如期在家门口找到就业岗位。县农业局农技中心工作人员,深入移民新村举办小麦种植等农业技术培训班,指导移民群众不误农时,尽快掌握多项实用技术,服务生产发展。在周边村挑选农业“土专家”、“田秀才”与移民群众结对子,手把手传授种植、养殖技术,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新野县在溧河铺和王庄两乡镇接收安置的7个移民新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和公益设施配套完善,邻里和睦,产业发展,移民收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其中,全省10个移民试点村之一的张湾村,在工信厅包县工作组和县乡镇的重视帮助下兴建的沼气场,使全村350多户1620人免费使用沼气至今,全村移民户年均节约燃气费用47万元,同时,新村先后建设的鸡场、猪场、牛场和光伏发电项目,个个及时投运,效益可观。2022年,张湾村移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实现21万元。张湾村先后被市县授予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星支部”。(作者  梁占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