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丹江口库区淅川县党子口村搬迁历险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19  浏览次数:54897
核心提示:2010年7月2日,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党子口村9个村民小组,172户766位移民的搬迁日子,安置地是新乡市辉县市常村镇的党子口移民新村。虽说该村搬迁人数不多,但移民分散居住在9个不同的地方,山路崎岖,又隔着

201072日,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党子口村9村民小172766位移民的搬迁日子,安置地是新乡市辉县常村镇的党子口移民新村。虽说该村搬迁人数不多,但移民分散居住在9不同的地方,山路崎岖,隔着诸多库要把家具、货物盘出来十分不便,加上从仓房搬迁常村镇相距600多公里,纯车程时间就需要12个小时,实在困难重重。对此,镇村干部一班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吸纳了兄弟乡镇前一年试点搬迁经验教训,提出包组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运,统一调度,安全搬迁20字方针,又通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出科学详实、周密细致的搬迁工作方案,并认真付诸实施,取得了圆满成功

李红印(二排左五)与镇村工作队员在一起

访谈中,包党子口村的仓房镇时任党委副书记李红印介绍,进村不久,他发现一个棘手问题,这个村不是整搬整迁(既有移民外迁,还有本村留置人口),部分群众对村组公共财产分割有意见,如果处置不当,势必引发群体性矛盾或事件,影响全镇乃至全县的整体搬迁工作,需要立马解决

党子口村有一鱼塘在赵上组、赵下组地域范围内,但长江委设计部门专家组在库区淹没实物调查时把这一坑塘登记在村委名下现在要搬迁了,村里提出其资产分割按承包人、村集体和赵上、赵下两个组共计四方14份额来配。而部分群众认为鱼塘的权属归赵上、赵下两个组,库区调查时只是把这一资产登记在委名下,村委不应该分割补偿资金20103月,李书记派工作组接回上访群众,本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发迅速走访上年纪的村民弄清历史渊源确认鱼塘补偿资金按14份额划剥村集体没有合适理由,不予支持。最终,在镇党委、政府和县移民指挥部帮助下,鱼塘补偿资金党子口村集体不再参与分配,一个影响村搬迁的矛盾就此得到完全化解。

629日,党子口村移民搬迁进入拆房、转运货物阶段。这一天,镇村干部组织了100多辆三轮车先行一步,分别到移民户家装载货物盘运至停车场,所有干部都包到了生产组和移民户,齐心协力,苦干巧干,当天就把172户移民的物全部装到三轮车上,然后科学调度指挥车辆,在崎岖山路上错峰行进,步调一致,安全地将车.护送到三个大型停车场。期间,有两户车主因为会车发生摩擦,被工作队员及时化解;有一辆三车由于货物高,山脊拐弯处险些翻掉进悬崖,两名工作队员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去拉1住绳头,避免了一场灾难发生正是参战党员干部与移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齐心协力,组织得,虽然出村险道长10公里,但家家户户都如期安全顺利地把货物转运到指定停车场地,没有发生一起大的事件,也没有丢失或破损搬迁移民一个物件,干部群众对此都很满意。

  

  

71日中午,气温高达39摄氏度。因为连续工作10天没有得到较好休整,大多干部体力不支。停车场内,李红印副书记就突然间一黑,晕倒在地没有了知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用帐篷搭建的临时诊所内挂吊瓶着液,很不好意思。旁边医生赶忙:“你已经严重脱水,需治疗。”李红印的回答是“不中,现在正是党子口搬迁的关键时期,我能躺这!”硬是说服医生拔掉了针头,直接去了搬迁现场正赶上南阳市分管市长在此看望移民和基层干部,听说情况后,感动拉着李红印的手赞不绝口:“多好的同志呀,有你们这些基层干部在,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移民杜国娥是位寡妇,跟儿子一起生活。当年4月,申报移民新村房屋户型面积时,她报了112平方米的三室一厅户型可是,家困难,在缴房屋差价款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村里按照规定,给她调换成62平方米的小户型,但杜国娥不接受,坚持要自己上报的房子。通过座谈得知,其儿子在外工谈有女朋友临近结婚,62平米房确实不够住。为解决这一问题李红印会同村干部很快做通另外一移民的工作,与杜国娥的房屋做了调换,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娘儿俩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716日,李红印在县移民指挥部开完会回了趟家,妻子隔着猫眼竟没有认出连声问来人你要找谁,直到李红印声后妻子方哭了起来,既心疼又埋怨丈夫:“为了工作,您不要老婆和孩子,把命都搭上了。”是呀,就连邻居大妈看着李书记从小长大的身影当下也认不出来了,他不仅晒得黑发亮非洲人而且消30多斤,咋能不让人心疼!实际上,还有几次李红印回县开会,虽然会场距家不到500米,可任务压身开完会不得不“三过家门.而不入”就匆匆赶回村里。这事李红印至今尚未向爱人说过,因为怕她埋怨和心疼……李书记说:“党子口村搬迁时期,我带领工作队的兄弟们每天休息不到三个小时,有时一天能吃上两顿饭,但大家不拉奸、不脱腿,专拣重担挑肩上,团结一心,不怕困难,包村工作样样走在前。想起那些情景,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是甜的,因为我赶上了这个伟长的时代,为党和政府、为移民和历史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奉献了自已的一片爱心! (梁占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