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教卫旅 » 正文

秋游秀龙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12  浏览次数:59507
核心提示:早知南召崔庄秀龙潭的大名,趁着国庆难得的假期,我和周老师一行在10月4日前去游玩。

早知南召崔庄秀龙潭的大名,趁着国庆难得的假期,我和周老师一行在10月4日前去游玩。

 

在去秀龙潭之前,我们先去看了“刘秀床”。沿着崔庄仓房村“归园田舍”一路往北行驶200米左右,有一座小桥,在此往西行驶1公里左右就到了这个神奇之处。公元22年夏天,王莽派兵追赶刘秀至南召崔庄仓房村,刘秀又饥又渴,人困马乏,发现此处有一石头倒头就睡,过一会大汗淋淋,刘秀自言自语说道:“上面这石头能不能歪一下挡挡太阳?”果不其然,过一会石头悄悄歪向这边,此石自此以后被称“刘秀床”,凉爽宜人,当地人说非常灵验。距此向西70米处,有一巨大石壁,衔一小石块,恰似钥匙。据老人讲,钥匙打开石门,霞光万道,金壁辉煌,满屋金银财宝!

 

秀龙潭在“刘秀床”的东边,沿着一片稻田往东走,路过仓房村部,过河而行,穿峡谷,踩碎石,中间有一段还没有路,从石片上爬了过去,见到一位牧羊人,又问了路况,只见一个编号为“42”的山羊正悠闲地吃着草,这些羊吃着百家草,喝着矿泉水,吸着负离子,跳着民族舞,都很健壮。走了5华里左右,即到秀龙潭一带。

 

                                                                                                              秀龙潭,有镇门潭、黑龙潭、黄龙潭三个潭,秀龙潭东边四、五公里处有一个山峰叫“鸡冠(山)”,东南边有一个山峰叫“锯齿垭”,因刘秀在此活动,并且此处山川秀美,故此一带被称为秀龙潭。潭的下面乱石穿空,杂草丛生,水流淙淙,临近瀑布又一个大潭,时而碧绿,时而湛蓝,一道百米左右的瀑布从上面倾泄而下,有时传来“呼呼”的声音,我甚为诧异,想上去看个究竟。这时只见对面树叶乱动,但闻人语声,不见登山人。过一会儿,从林中竟然又走出六人,有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原来他们是方城县的登山爱好者,他们有专业的设备:手持登山杖,脚穿运动鞋,戴着太阳帽,背着蓝挎包,开始我以为他们是蓝天救援队人员,一问不是,他们已经看完美景下来。我们既没有李白的“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也没有陆游的“忆昔轻装万里行”,还穿着皮鞋西装,似乎不适宜登山。我们也就从石头上寻路而过,走到对面密林处,几乎无路可走。只见枯木朽枝横亘于侧,无名野花盛开于旁。此时雨越下越大,风也呼呼刮了起来,由于实在难走,我就从地上捡了个树枝当拐杖前行。攀登了一些台阶,异常陡峭,悬石立于上面。我们不敢高声语,恐惊落石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我们也就及时走到上面。

 

到达高处,豁然开朗,突然发现一个冰臼在前方,似一个半圆的椭球。它是冰川的直接产物,是古冰川遗迹之一。在第四纪冰川后期一一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石槽、石坑、石井。秀龙潭冰臼是仅次于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白龙潭一一“世界上最大的冰臼”。当属于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冰臼。秀龙潭冰臼虽不及“世界上最大的冰臼“深”且“阔”,然而,就其发育特征、保存完好度、壮观与完美而言,应比北京“世界上最大的冰臼”还要更好一些。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抵达台阶高处。这里的风景是何等秀美,有极目远眺的无限风光,树叶在风中摇摆,泉水在小河唱歌,上边是万年冰臼,下面是哗哗瀑布,左边是万丈绝壁,右边是“爱情天梯”,望远方群峰耸立,看近处怪石嶙峋,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我闭上眼呼吸了一下清新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向下看看走过的蜿蜒山路也隐约可见。我暗自庆幸,刚才若知难而退,这绝美等风景也将与我失之交臂。但是这个地方正处于风口之中,我们拿手机拍摄,手机也差点掉落。站在秀龙潭上面,寒风阵阵,妖风四起,望着那深不可测的冰臼深潭,仿佛有无数妖魔鬼怪从中一跃而起,对着我们仔细端详,一看是良民就转身回潭报告龙王,躲过一劫。

 

我们没有在此久留,主要风大雨猛,山高路滑,就又从原路返回。回程之中,雨水淋湿了额头,汗水淌满了后背,泪水迷失了双眼,我们手脚并用,努力前行,左手撑伞,右手持棍,腰酸腿疼,汗流浃背,急速返回。从上山到下山估计历时两个半小时。

秀龙潭之西,是“栎树长柏枝处”。相传,汉光武帝刘秀登皇位前,为逃避王莽追杀,长期奔波于伏牛山中。一日,刘秀行至此山垭处,跑得人困马乏,遂将坐骑拴在这棵桦栎树上,他坐在一旁小憩,却睡着了。少顷,刘秀被山的主人叫醒,责备其马吃了栎叶。刘秀说:“吃你一枝,还你百(柏)枝。”刘秀乃“真龙天子”,“金口玉言”。“百”与“柏”音同字不同,后来,不料这棵桦栎树上生出了“柏枝”来,成为保护树种,也成当地奇谈。

 

游玩之中,也终于明白什么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人生如登山,一座山登完了,还有山峰需要攀登。人生好似旅途,不要在乎终点,在乎的是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作者简介,石为璧,河南南召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日制硕士,南阳作协会员,南召作协理事,学哲学,教英语,爱文史,读诗词,搞宣传,足迹遍布南阳400余村,在各级媒体网站已发表新闻、散文、诗词、小说等800余篇,在省级以上正规期刊发表论文6篇,作品总浏览量达4000万人以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