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党史博览 » 正文

浅谈农发行会议类新闻稿件的写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16  浏览次数:56350
核心提示:常听一些同志说宣传报道没什么可写。其实,这是一种不想写或不愿写的态度。如果想写的话,能够写的东西是永远都写不完的。广义上说,工作即文章。某种角度看,文章的实质是想什么、做什么就写什么,这样解读写文章,

常听一些同志说宣传报道没什么可写。其实,这是一种不想写或不愿写的态度。如果想写的话,能够写的东西是永远都写不完的。

广义上说,工作即文章。某种角度看,文章的实质是想什么、做什么就写什么,这样解读写文章,就顺理成章了。写出的文章,也绝不会无病呻吟。那么,每个人都有工作,也都有可写能写的内容。不论在市分行工作或支行工作,不论从事信贷工作或财会工作,不论是领导干部或一般员工,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善于写文章。不论参加集体活动,或是独自开展工作,里里外外、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也都有东西可写。无非是把所做的工作、所想的心理记录下来,再加以修改,如此简单。写文章的过程,是思考锤炼的过程、自我欣赏加油的过程、自责自律的过程,也是工作和价值观升华的过程。虽清苦,但很值。市分行党委一直非常重视写作。党委书记、行长汪涛去年批示办公室多采用年轻人写的文章,鼓励年轻人写作。

发表的文章,主要是信息、新闻、调研、理研,不同于原原本本的工作记录或公文。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能把工作(商业)秘密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东西公之与众,尤其是众所周知的内容不必写、也更不必发表。发了也没人看。而新闻报道类文章要求更严,它除了不能涉密外,还必须满足新闻的特性(主要是五个w),而且大多数是正面的宣传报道。最需要大家了解的是,信息可以改写为新闻,但新闻稿件比信息更加精准、更加具有广泛的社会宣传价值。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内容照抄照搬到新闻宣传中,要选择其中的亮点或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具有社会性的经验做法。

近来,收到不少同志发来的会议类活动类新闻稿件。比如xx分析会、xx研讨会、xx座谈会、xx培训会、xx谈心活动,还有观看电影、知识竞赛、运动会等活动类稿件,写的很详细,这些文章若不修改,就不适合发表。还有一些同志,以自己的身份(角度),把会议内容、活动内容、电影内容、所学文章内容一股脑地搬到文章中,写出的文章就不是新闻报道、而是公文(会议纪要)、心得体会、说明文(介绍文)或电影海报,“学生腔”很浓。需要知道的是,新闻报道必须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写作成文,常用“该行”、“该同志”、“他(他们)”、“彼”、“那”等人称代词,“你”、“我”等第一、二人称的代词不能出现。所以,写作中有的同志喜欢以自己的角度介绍会议、电影、文章的习惯必须纠正。要把“影片叙述了xx”、“文章论述了xx”等之类,修改为“某某同志说xx”、“xx客户说”等,借第三人称强化宣传,避免“王婆卖瓜”。(梁栋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