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阳市龙安区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拓宽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深入调研论证、专家把脉问诊、召开乡土人才“诸葛亮”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等,持续围绕土地种养、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做文章,“黄红绿”三色赋能“一村一品”。
持续放大土地种养效能。该区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致富能手承包经营等,大力实行土地流转,变“零打碎敲”式的分散经营为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引领带动大棚反季节蔬菜、优质小杂粮、特色中草药、新品种花椒、优质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目前,该区三仓苹果、善应红薯、马投涧小米、王潘流钙果等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专家指导求增效。该区积极争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主动聘请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善应镇黑玉村运用花椒套种红薯100余亩,每年增收20余万元;马投涧镇崔白塔村种植优质金银花120亩,每年增收25余万元。“双绑”机制添活力。该区持续深化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将更多群众带入大市场。田村街道安阳国鑫种植合作社千方百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今年先期试种140余亩凤仙花,预计可增收近30万元;马投涧镇下毛仪涧村与信阳市平桥区盈亿专业种植合作社联盟,种植辣椒100亩,预计今年可收入30余万元。
实施红色文化引领工程。该区大力弘扬辖区内第一个党小组旧址红色文化,龙泉镇西洪沟村全国道德模范赵中福老党员爱国拥军精神、优良家风等,以该村为中心,重点打造“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和农耕活动体验”为主题的教育、文旅基地,并辐射带动基地周边农村打造“一带两中心”规模化文旅研学产业,实现“红色文化+”等乡村游产业“抱团”发展。目前,以西洪沟村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雏形初显,已实现村民就业3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做大做优绿色生态品牌。该区依托善应镇、马家乡太行余脉、依山傍水地理优势和龙泉镇“全国重点花木之乡”品牌等,重点建设“灵泉寺、雪花洞、小南海”沿线文旅产业带。善应镇杨家坪村、南善应村、黑玉村联合组建文旅“金三角”,以昆玉山“桃花节”、小南海沿线“网红打卡地”“音乐露天烧烤节”为主要元素打造四季“旅游航母”,营地经济、民宿经济和生态旅游经济呈现井喷式扩张。马家乡横岭村依山就势发展红瓦石墙、古朴别致民宿,用“乡愁记忆”赋能乡村旅游,今年可增收50余万元。(曹艳彬 赵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