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有多大,很难说清楚,但在家风的传承中我深切感受到它的力量,它是我家的传家之宝。
我们家来自豫北农村,和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一样,平淡、平凡、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在榜样的影响下,从奶奶到父亲,从我们到子女,再到下一辈,一家五代人记党恩、听党话,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勇于领先的好家风,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多种荣誉。
近期,我在整理家史中发现,我们家获得过党委、政府颁发的奖状、奖章和县级以上荣誉170余项,其中市级荣誉7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40余项。
奶奶王敏花,出生在旧社会。嫁给爷爷时,李家有三兄弟,爷爷是长兄。那时候家庭十分贫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常常是吃上顿没下顿,掀不开锅。二爷逃荒途中饿死在山西,至今尸骨无存,三爷十三岁给地主打长工累断腰骨,不到三十岁就撒手人寰。爷爷去世时59岁,是当时家族中活的年纪最大的人。他因积劳成疾,有病无钱医治,在父亲还不到十五岁时就离开了人间。家里撇下六孩子,四个还未成年。为了生存,奶奶无奈卖掉了大姑,又将二姑送养他人,独自带领四个孩子艰难度日,挣扎在生死线上。生活的艰辛磨练了奶奶坚强不屈的性格。
1944年4月,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在共产党领导下,我的家乡杜八联解放了,家里分上了土地,有饭吃过上了好日子。奶奶从此直起了腰,她好像变了一个人,心里时刻牢记共产党的恩情。她支持政府,带头加入互助组、合作社,在“减租减息、反奸反霸、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群众运动中一马当先,从不拉后腿。父亲在部队,奶奶作为军人家庭,本该享受军属待遇,可她从不给政府添麻烦,家里的困难自己克服,每次都出色完成劳动任务。交公粮她积极主动,每次都晒干簸净,早交多交;在夏屯、秋屯工作中积极支持村干部,从不掉队;支前工作中,奶奶碾米磨面、做军鞋样样带头。她说,我儿子在部队,我应该带好这个头。村里人提起奶奶都说她是个老积极分子。1956年,在爱国大生产运动中,奶奶获得了“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父亲李德保(字连峰)对奶奶获得的荣誉看得很重,十分珍惜。他专门给奖状做了个镜框,把它挂在窑洞的醒目位置上。小时候父亲常常告诉我们,这是你奶奶的奖状,言语中充满自豪。至今这张奖状已保存近70年了,只是年代久远奖状和镜框已经不能分离,融为一体了。
1940年冬天,家乡饥荒严重。父亲为了讨个活命,十四岁就出去逃荒要饭。兵荒马乱,他吃尽人间疾苦。父亲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亲身经历了地主老财对穷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次年5月,在山西浮山县偶遇革命队伍时,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
父亲和奶奶一样,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常说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父亲对共产党的这份特殊感情,使他一辈子都履行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父亲一生初心不变,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他执着的事业。抗战时期父亲在部队两次荣立战功。支援临汾战役中他获得“支前功臣”,教育工作中他多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光荣出席县首届劳模大会,尤其是1983年离休后又获得多项荣誉,十多次受到党委、政府表彰。被济源市委、市政府授予“新愚公奖章”一枚,两次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勋章。虽然这些荣誉父亲很少讲到,但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们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我们姊妹七人,在父辈们的影响下从小都是听话懂事的孩子。一生爱党爱国爱家,勤劳朴素善良。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国家百废待兴,自然灾害严重,我们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家里缺劳力生活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关系中唯成分论,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在此情况下我们都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努力前行。后来取消成分后,我们姐弟有四人入了党,三人成长为国家干部,两个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一个具有高级职称。两个姐姐都是市级“三八红旗手”。大姐是基层干部,从事农村工作三十多年,心中时刻想着群众,一心为百姓办实事,成绩突出,她九次被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二姐是人民教师,一生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荣誉满满。曾获得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两个哥哥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奖状贴满过窑洞的两壁墙上。只因受时代的影响,他们没能被推选到高中学习,初中毕业就回乡当了农民。如今一个是小有名气的养种殖专业户,一个是童叟无欺经商一辈子的个体商户。他们都是受人尊重、为人谦和、口碑很好的人。我的两个弟弟当年都是考进济源一中的优秀学生。大弟弟李卫朝后来考取北方工业大学,留校后又走上领导岗位。他工作努力,勤奋、敬业、有担当,成绩突出。2017年2月,弟弟在京郊田庄村扶贫时,因劳累过度倒在扶贫路上。弟弟对工作的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市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弟弟的工作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以他为原型创作上演了报告剧《初心》,田庄村在他殉职的地方建立了李卫朝同志纪念墙,供人们瞻仰。北京市授予他“首都劳动奖章"、追授他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小弟弟李卫东从入学到高中一直是学霸式人物,只因身体原因英年早逝,是我们全家的遗憾。我这一生受家庭的影响,工作勤奋、努力。从事过英语教学、当过外语翻译、做过行政工作。四十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艰苦条件下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与嘱托。曾被收入《中国外语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十二次被评为河南省人大制度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获得河南省人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四十多项。上进的家庭氛围感染人,我的爱人勤奋工作也获得过多项殊荣。
我们的七个后代连同他们的配偶,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他们中有四个本科生、七个研究生、两个博士生、一个博士后,有黄河学者、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分析师、高级技师,四人在国外攻读过学位,有五人在高校从事教科研工作,都是骨干分子。他们曾获得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北方工业大学、河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北京市动物行业先进个人、清华大学多项奖励等。现在我的侄孙们有的已上大学,都是优秀学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能获得这么多荣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人才,令人欣慰和自豪,这在任何一个农家史上也不多见,这是来自于榜样的力量。它既是良好家风的传承,更是满满正能量传递的结果,愿我们的家风代代相传。(作者 李继万)
几代人获奖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