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唐河县支行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分行年初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履职发展主线,统筹推进基层建设与基础管理重点工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22.5亿元,较年初增加8.07亿元;贷款投放8.94亿元,同比多投2.9亿元,支农资金筹集余额5.14亿元,较年初增加1.26亿元,日均存款余额4.74亿元,较年初增加8600万元,超额完成市分任务113%。在上半年全省系统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历史性跻身全省前20名,位列第16位。
一、做好夏粮收购文章,扛稳发展主责
该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扛稳粮食安全重担。一是及早部署谋划。该行多次组织人员分析夏粮收购政策形势,专题研究制定信贷服务方案,摸清底数,明确本年度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增储数量。对辖内各承储企业及市场化收购企业开展资格评定及本年度评级授信工作,做到“钱等粮”。二是探索创新融资模式。通过与县政府、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对接协商,确定建立粮食信用保证基金,商定基金规模,开立信用保证基金专户,优先保障增储轮换企业资金需求;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定购贷等新模式,依托牧原大型用粮企业,支持粮食企业入市收购;三是优化各项服务措施。开辟粮食企业服务绿色通道,简化受理流程,优先从快办理;畅通个人收款平台、网银和银企直连等资金收付渠道,确保收购资金7*24小时不断档,保证农户粮出手、钱到手。
二、做好项目营销文章,擦亮发展名片
该行通过银地共建联合党委加强职能平台建设,强化统筹协调,调动全行优势力量,倾斜资源人员,开展大营销,大走访活动。一是加大源头营销。“一把手”亲自挂帅,率领业务骨干主动登门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与政府关键部门对接,深入企业拜访洽谈,及早获知地方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摸清政府工作脉搏,掌握企业真实需求,下好营销先手棋,掌握工作主动权。截至目前,已成功营销“三个一批”重点项目7个,贷款审批金额36.87亿元;二是开展提级营销。对当地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该行主动向市行党委及客户部门求助,成立联合工作专班,采取召集政企相关方面现场座谈的形式,共同会商协调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市县两级联动,共同解决疑难杂症,确保顺利拿下重点客户及项目。三是存贷一体化营销。推动存款优化工程,建立目标客户名单,针对重点项目及优质企业主动挖掘揽存潜力;对新增贷款企业,在贷后管理化环节精准发力,确保学费和财政补贴等第一还款来源存入我行,锁住信贷风险,锁定存款规模;对即将放款项目,提前争取1.8亿元项目资本金到位,“捕获”上下游客户20个,做到项目总分包企业及供应商等三级账户100%开立,堵住存款跑冒滴漏缺口,形成日均存款1.5亿元。
三、做好资金筹集文章,积蓄发展动能
该行把存款筹集列为全行工作首位经营策略,充分挖掘地域资源,组织更多低成本资金反哺“三农”,积极探索支农资金筹集提质增效。一是强化存量客户管理。对当前存量的中高端客户逐户建档、精准画像,制订“一对一”的营销服务和维护;对粮食类企业,抓住支持夏粮收购时机,深度挖掘存款增长点;继续加大对地方国企、医院等大行业、大系统、大机构等源头性客户营销力度,以点带面,挖掘更多新客户;紧盯销售货款回笼、第一还款来源归行、企业自有资金归集,加强企业库存和账户实时监控,严防回笼货款资金“体外循环”,争取企业闲余资金来行“过节、过周末”成为常态,力争中长期项目贷款第一还款来源应归行资金达标。二是加强资金日常管理。坚持贷款营销和支农资金筹集一体推进,同步落实,在项目申报时,提前与客户协调好,围绕项目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等环节,实行穿透式管理,项目贷款支付链条延伸至少三级,实现上下游客户全覆盖,做到资金“移户不移行,流动不流失”。三是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企业个人收款平台、农民工工资专户、财税库银等系统推广使用,延伸结算服务半径,丰富揽存、增存方式,进一步延伸存量客户资金服务链条。今年以来新营销贷款涉及的农民工工资专户全部在我行开户;个人收单业务年结算量达1000万元。
四、做好“两基”建设文章,夯实发展根基
该行始终把两基管理作为全行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作为巡视整改工作的突破点,把握关键,点线面结合找准两基工作发力点。一是提升五项“能力”,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瞄准关键点,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党的建设、思想建设、层级管理、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工作,着力提升基层领导力、基层向心力、基层组织力、基层执行力和基层战斗力。二是强化五个“管理”,强化基础管理水平。重点强化责任管理、清单管理、流程管理、资料管理,全面提升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流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重点强化责任管理、清单管理、流程管理、资料管理,全面提升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流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在强化信贷基础管理方面,重点加强信贷关键环节管控,切实规范做好贷前条件落实、资金支付使用、贷后管理。做好信贷档案归档管理,持续提升信贷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在强化财会基础管理方面,坚持预算先行,加强财务预算编制,有效发挥预算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业务经营分析和监测引导能力,切实发挥经营决策引导作用。三是坚守五条底线,确保全行总体安全。严格落实财会基本制度,防控操作风险,加强柜面管理,实现安全运营。统筹发展与合规,牢牢守住政治底线、法治底线、发展底线、开支底线,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邢有军 王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