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冷暖放心头,群众诉求装脑海”,是西华县艾岗乡艾岗村网格员刘新义的座右铭。一年多来,刘新义正是用这份执着书写着网格里的多彩青春,用这份敬业描绘着网格里美好的蓝图。
今年34岁的刘新义,2022年初入职网格员。他的辖区内有42户家庭、204名村民。“新义专门建了个微信群,把俺这40多户都拉在了一起。平时谁家有个啥情况,他都能及时了解。有几家不会玩微信的,他就经常给他们电话沟通。”辖区内村民刘更对此举非常赞成。
辖区内的刘奶奶今年93岁,年近70岁的儿子身体也不太好。刘新义就经常上门给老人打扫卫生,代办医保,帮助购买生活必需品等。天气变冷了,他又帮着老人张罗棉衣、被褥。刘奶奶感动地对邻居们说:“新义这孩子对我真亲,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去年3月份,辖区内两户村民因建房采光问题大打出手,一方还咬掉了对方的耳朵。双方都住进了“县创伤医院”,并找来家人、亲戚助威,“咬耳朵事件”迅速发酵。
“我了解情况后,就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多次奔波到医院和双方家庭做工作。那几天,我喉咙也哑了,腿也跑细了,饭也吃不香了。”提起这件事,刘新义仍历历在目。
就在这节骨眼上,刘新义家里也亮起了“红灯”。他家经营的超市楼房需要翻新,爱人纪美丽一边招呼生意,一边还要操心建房工地,不小心把脚崴了,痛得一瘸一拐的。婆婆心疼儿媳,就拦住外出工作的儿子说:“就你那网格员官不大、事不少,挣那仨核桃俩枣的,整天忙的进不了家。快别干了,回来帮帮家里吧。”
刘新义认真的对妈妈说:“网格员确实官职小,但是责任却很大。像今天‘咬耳朵’这件事,打架流血随时会发生。关键时刻,我半步也不能离开。”他没有时间给家人过多的解释,就风风火火的开展工作去了。
在乡村干部们10多天的共同努力下,“咬耳朵事件”终于平息。两家村民握手言和,干戈化为玉帛,一场即将爆发的刑事案件,转化成了互谅互让的邻里佳话。
刘新义在高兴之余,也感到自己愧对于家庭,更没有尽到照顾爱人的责任。他就耐下心给家人讲政策和沟通思想,并最终取得了家庭的支持。在去年疫情期间,全家还响应刘新义的倡议,积极为乡村疫情封控、秸秆禁烧工作奉献爱心,先后捐款捐物折合现金1万多元。
一年多来,刘新义辛勤耕耘平凡岗位,扎根在基层、耕耘在网格。在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秸秆禁烧等关键时期,刘新义总能冲锋陷阵、挺身而出。而小到网格内帮助代办证件、调解邻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等琐碎小事,刘新义都能无怨无悔的付出、默默无闻的奉献。
“新义三天两头就到辖区群众家里走访、唠家常,谁家有困难都能及时了解,并热情帮助解决,为俺群众操碎了心,跑断了腿”。辖区内70多岁的老党员刘群生这样评价他。
今年初,刘新义作为优秀网格员受到了县里的隆重表彰,并且他还在全县表彰会作了典型发言。前不久又受到了县融媒体的专程采访,并且荣登了《学习强国》平台。
“当网格员尽管苦点、累点,有时还会遭受不理解。但是看到群众的笑脸,听到群众的赞许,使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值得和自豪。”刘新义对此很有信心。(供稿:苏韵棠)
审核:张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