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大街街道仁义巷社区以“五星”支部创建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五星创建促和谐,党建引领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实施“1553”工作法,以“五小”促“五大”为工作主线,以“星”光闪耀,“幸福”再“加码”为抓手,以建设“幸福社区”为目标,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建设人情味儿浓、烟火味儿浓、文化味儿浓的幸福、和谐、暖心新家园,把改善民生、为民办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着力点,凝聚民生“小幸福”,奏响五星支部创建“新乐章”。
“小网格”发挥“大作为”,夯实支部过硬星
一是下活“先手棋”,提升支部“战斗力”。坚持把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辖区划分为7个网格,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体系,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情在网格暖,实现党建工作区域化、社区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精准化。二是打赢“主动仗”,当好支部“掌舵手”。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带头立标杆、当先锋,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打造“先锋小课堂”,把每月10日定为学习日,由党员干部充当“小教员”轮流领学,发挥“小教员”酵母作用。三是打好“组合拳”,做好党员“新管理”。采取“线上+线下”、“个人+集中”学习教育方式,把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大学生党员、体弱多病党员、流动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实施党员积分管理。针对空挂户和流动党员,以“微信相约、群里互学”为抓手,精准送教,解决了流动不流失、做到了离家不离党,切实为支部党员“充电蓄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亮出“关键招”,打造服务“新高度”。联合共建单位文峰分局北大街派出所、安阳市北门西小学、北大街街道办事处参与社区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动员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实施党员“亮身份,晒承诺、做表率”,通过开展“党员联户、认领岗位”活动,参与党员69人,科学设置了党员先锋岗、环境整治岗、矛盾调节岗等8个岗位,充分激发了党员队伍内在的潜能和模范作用,让党组织强起来,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员“红起来”,让“小支部”发挥“大作为”。
“小协商”撬动“大治理”,共创“共建共享星”
一是做精做细“小网格”治理单元。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小区自治”的工作思路,划出“责任区”、组成“服务团”、亮出“名牌”, 构建“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建联络员—楼长—单元信息员”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二是建立“逢五说事”机制。依托“仁义议事”平台,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小平台”形成“一方引领,多方共治”群策群治商议机制,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充分发挥议事场地不限、议事方式灵活的特点,以“聊天”代替“开会”,邻里在楼道“拉家常”,先后解决了印铁厂家属院、房管局家属院的路面硬化、雨污水分流到、新华书店家属院的大门维修、地面积水维修、楼院照明设施、二中家属院楼院治理难、益兴园的化粪池疏通等热点难点问题36件,真正实现社区治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着力打造社区“小协商”服务社会“大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小管家”汇聚“大能量”,谱写“平安法治星”
一是构建治理“新机制”。积极探索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构建“司法调解十人民调解+心理调解”联动机制,建强专业队伍,成立“知心妈妈”调节队伍,全面推进“一社区民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为辖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外服务。同时,采取法律讲堂、反诈小课堂、社区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居民自救互救培以及普法宣传等活动,切实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和防范水平夯实,筑牢群防群治。今年来,走访88户,走访群众102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余场。二是激活治理“神经末梢”。通过公开招募党员群众组建“仁义管家”队伍,发动社区党员群众主动认领街巷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仁义管家”在街道4条主要大街、5条背街小巷全覆盖。通过开展“白+黑”相结合,他们参与社区治安、安全事故巡防20余起、开展消防、反诈、非法宗教等各项安全宣传教育30余场,协助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排查20余次,为社区和派出所提供安全隐患信息5处,收集整理群众诉求建议30余条……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社区各个角落,增强了居民的家园意识和归属感、获得感。截止目前“仁义管家”由21名社区志愿者组成,他们积极参与到共建、共商、共管工作中。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小团队,她们以真挚朴素的行动,挥发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大能量”,“小管家”汇聚“大能量”,护航“平安家园”。
“小阵地”唱响“大服务”,共绘“幸福和谐星”
一是聚焦“阵地建设”,提升暖心服务。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休息室、健身室、配餐室、就餐室、书画室多媒体室等12个功能室,针对不同的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服务,更好满足其需求,切实满足了“养老不离家”助老服务需求,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二是创新“主动服务”,惠民群众零距离。打破原有“坐等上门”工作模式、推出主动式服务模式,设立社区“流动办公桌”,每到居民退休工资认证、高龄补贴审核等比较集中的时段,社区都会把办公桌搬进楼院,现场帮居民办理业务,对在外居民提供线上服务和代办服务,对老弱病残居民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提供上门服务,全方位回应诉求、解决问题。切实把服务“移”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赢得连连点赞。三是聚焦“志愿服务”,共建幸福港湾。着力推进“社区幸福邻里节”特色项目,与14家共建单位、3个社会团体协作联动,成立了“结对帮扶服务队”、“便民服务队”、“理论宣讲队”等7个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文化、政策、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环境保护、爱心奉献等7个系列,19类志愿服务项目,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四是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切实做好民生保障。紧扣阵地共用、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民生共乐等主题,整合共建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推行“两代表一委员”进驻社区服务,解决“一老一小一青壮”日常问题,大幅提高群众满意度。今年来,先后开展“趣味运动会”、“暖心义剪”、“个性化服务”、“关爱老人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托起了“一老一小一青壮”的稳稳幸福。以“小平台”服务“大民生”,让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跑出党建引领“加速度”。
“小平台”促进“大营商”,激活“宜业兴业星”
一是发挥商户联盟合力,激活经济新业态。将辖区美食街以及商场、沿街门店的商户进行整合,成立“仁义互助沙龙”形成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互助双结合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商家开展用工岗位宣传信息30余条,就业政策宣传10余次,经营困难户贷款10万元,为辖区商户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3人,为8家新增商户办理营业执照,形成线上线下商家和消费者的互通互联,搭建商圈资源对接自成立至今已经吸引了辖区商户、企业、微商和社区居民100多人参与互助。同时,通过“仁义互助会”平台,开展了“五星户”、“诚信户”、“示范户”等22户的评选,以“一个店带动一条街”为目标,以“小平台”促进“大营商”,激活经济新业态。
二是完善“功能设施”,打造“红色幸福驿站”。为辖区的快递小哥以及面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们打造了“户外暖心驿站”,提供休憩、饮水、热饭、充电、急救、解暑、避雨等“7+X”服务,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饭能加热、伤能用药的便捷,让“小驿站”释放“大温暖”。 截止目前已服务30余人次。
北大街街道仁义巷社区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为统领,将创建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热点问题着眼,以星带星、五星同亮,把仁义巷社区打造成居民满意、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大家园。(李漂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