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今日南阳 » 正文

白璧镇:深化“五星”创建,打造幸福家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26  浏览次数:57927
核心提示:夏日清晨,绿树成荫,风吹麦浪,嗅到了丰收的喜悦。漫步常王贾村,蓝天白云,屋舍俨然,纤尘不染的街道两旁休闲椅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拉闲散闷。休闲广场上可见热爱锻炼的老人。 “村里的路宽了,铺设了柏油,环境美了

夏日清晨,绿树成荫,风吹麦浪,嗅到了丰收的喜悦。漫步常王贾村,蓝天白云,屋舍俨然,纤尘不染的街道两旁休闲椅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拉闲散闷。休闲广场上可见热爱锻炼的老人。

      “村里的路宽了,铺设了柏油,环境美了,水气通了,外墙保温做了,文化广场有了,设施完善了,做梦都没想到咱村会有这么大变化 。”村民们三五成群坐在文化广场上,感慨着村里的变化。

       过去的常王贾村基础设施较差、人居环境较差、群众生活极不便利。常王贾村围绕“五星”支部创建,对标示范先进,经过镇村两级干部、常王贾村全体群众的共同努力,一个环境美丽、生活便利、群众满意的常王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以支部过硬为引领,抓队伍,筑堡垒

    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常王贾村在支部书记王清林的带领下,加强党员、干部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强化党建引领促进支部建设,通过落实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切实提升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凝聚党员群众合力。


  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强根基,促发展。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常王贾村积极探索兴村富民路径,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建造6座蔬菜温室大棚 ,引进技术,种植了小吊瓜(西瓜),产量每个棚10000斤,六个大棚60000斤,产值1800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6000元,为贫困户提供务工岗位6个,其他务工岗位10个,增加收入10万余元。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强有力产业支撑。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美环境,惠民生

       为彻底改变常王贾村人居环境面貌,在镇党委政府以及常王贾村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建专班、派人驻、拨专款、通水通气、铺设道路柏油、整修背街小巷等措施,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争取650万元上级专项资金对村民房屋铺设外墙保温;投资95余万元,为村四好公路铺设柏油路面2800米;投资25万余元复修路两旁道板砖1200平方米、路沿石1200米;投资20余万元硬化街道路肩5000余平方,投资6万余元对村内花卉绿化400平方,村委会周围补栽绿化树 300余棵;投资5万元建设改造“一宅四院”5个;评选出“五美庭院”10户并进行隆重表彰;投资20余万元建设村口形象墙;投资10万余元打造示范街道贴仿古瓷砖1500平方米;投资20余万元粉刷墙面 15000平方米;投资15余万元弱电入地2500米,常王贾村实现完美蝶变。

  以平安法治为基石,促和谐,深治理。

      常王贾村坚持以“三零”创建为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党员联户机制,建立矛盾风险管控台账,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党员、干部、网格员每月定期走访入户排查孤寡老人、商超等安全隐患;两委干部、党员及志愿者每天治安巡逻;利用每星期二乡村振兴大讲堂扎实开展防诈骗、防火灾、防溺水宣传、民法典普法知识讲座,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以文明幸福为抓手,讲文明,树新风。

      常王贾村在坚持为民服务工作的总基调下,积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了文化广场大舞台、老年活动中心。安装了健身器材。开设了农村书屋、党员教育室等场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明筑牢思想根基。开展了“不忘父母恩”给7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在春节、母亲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为老年人送祝福,发放慰问品,并在重阳节表彰好儿媳等乡村光荣榜人员。开展好人好事积分兑换,提高了村民的素质;结合村民需求,邀请专业团队开展健康义诊、技能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

  让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群众的期盼。常王贾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林:“下一步,为了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整体环境,让群众住的舒心、生活开心、更加幸福。”(通讯员:韩学斌  冯肖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