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图话 » 正文

史海钩沉//太康整训部队的那些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30  浏览次数:58857
核心提示:1946年冬,已发动全面内战的国民党军队,兵力分散到全国各解放区周围减轻了对水东地区的压力,水东我军才得以集中进行一次整训。30团及其前身水东独立团自成立以来,多忙于打仗休整时间极少,部队军政素质按野战军的


 

    1946年冬,已发动全面内战的国民党军队,兵力分散到全国各解放区周围减轻了对水东地区的压力,水东我军才得以集中进行一次整训。30团及其前身水东独立团自成立以来,多忙于打仗休整时间极少,部队军政素质按野战军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根据军分区的安排,我和团长决心抓住此次难得的机会,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各方面的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使部队在政治军事素质上提高一步。

    30团部队进驻太康就绪后,先适当改善部队生活,以恢复战士体力。太康县政府和群众把小米、面粉等粮食以及各种蔬菜送到部队,连队事务人员也可以就地购买,使部队伙食得到调剂改善。军分区将打下柘城时缴获的布匹、棉花加工制成棉军装,于整训开始不久即发到部队,指战员们穿上灰色军装,显得更加整齐威武。

    整训首先从恢复正常的生活制度入手,坚持出早操,晚点名,上下午的操课,晚饭后做游戏等。军事训练内容符合作战的需要。干部通过总结前一段作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高对攻城、守城和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战士则苦练刺杀、射击、投弹、土工作业四大技术和班、小组的进攻战术等,特别强调战场拼刺刀和急行军的训练。

    30团经过这一段时间紧张艰苦的作战,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一些干部为着完成战斗任务,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党支部的作用没很好发挥,管理上的军阀主义残余抬头。部队思想不稳定,一部分人厌战想回家,陆续发生开小差的现象、违犯群众纪律、战场纪律等问题。我主持团总支(当时还未设团党委)研究,决定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战士的次序予以整顿,主要抓三方面的问题,即党内倾向、团结群众状况、对团的意见等。首先以4天的时间召开党员大会,听取各支部汇报。

    苗丕一在党员大会最后总结时提出,党内问题越少则我们的力量越大,打击敌人越厉害;反之则不然。因此,我们要坚决克服那些错误倾向,办法是以自觉地开展自我批评,辅之以党内相互批评。我特别强调共产党员的基本责任是:领导群众,战胜敌人,求得群众的信任。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应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功在人,有过责已;工作先做,不推他人;响应号召,不说怪话;遵守纪律,心悦诚服;维持纪律,不顾情面;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临危不动摇,宁死不屈服。

    苗丕一还举例说,有的人10多年都没有回过家;有的人曾经多次负伤;有的人以自己的生命献身于人民的事业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共产党员伟大气魄和高尚道德的表现。

    在召开党员大会充分听取党员意见的基础上,30团总支进行了改选,选出了苗丕一、张增文、史煌、袁立荣、郭坚、孟东明、柴洪泉7人为委员,闫超、杜生2人为候补委员,我为书记。

    太康整训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条件,2营请城里照相馆的人来给全营合个影以作留念。此时全营200多人带着枪簇拥在拆毁的城墙根上,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摆好姿势聚精会神,都想留下个好的形象。那个时候能照个相是多么难得,当2营的干部拿到一张黑白照片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苗丕一觉得照片有可能泄露部队的实力,于是严肃地批评了营的干部:“你怕敌人不知道你这个部队有多少人是啥装备吗?通通收起来,烧掉!”人们虽然舍不得,还是照办了。也有个别人偷偷地保留了两张,成为那次“照相事件”的见证。

    也就从太康整训开始,苗丕一重新写起了日记。本来早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即使在频繁的战斗岁月里也坚持不懈,只可惜在情况紧急时或把它烧掉,或者埋藏起来找不着了。现在又有了条件,开始恢复日记,并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在日记开篇的扉页里写道;“注意,不要因为小问题而放任,这小问题在对方(看来)可能是个大问题,就可能引起更大的问题。力求做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细小事情也不能忽视,这可能也是收缴照片的一个原因吧。

    当整训工作正在逐步深入之际,突然接到军分区来电,称国民党军队将于111日开始再一次的“围剿”行动,要求30团务于29日前进至龙曲以北,准备待敌。全团随即于26日移驻李彩集,28日进至板木军分区所在地。当天,我到军分区看到了关于敌人此次行动计划,考虑了对此次反“围剿”的对策。随后对全团连以上干部进行了动员,并责成政治处写出动员讲话材料,提出在战斗中创造“三好连队”。“三好”即打仗好、巩固部队好、群众纪律好。部队各级进行了战斗动员。

    1031日,部队转移至马庄寨时,进一步明确了几项制度。在行政工作方面:凡行军30(华里)以内,下午9:30以前宿营的,第二天照常进行操课;30里以上,夜晚12点以前宿营的,次日早饭后照常进行操课;30里以上,下午9:30以前宿营的,次日可不出早操,早饭后照常上课:30里以上,夜晚12点钟左右宿营的,次日上午12点左右进行补课。在行军中,要求检查装具;讲话;10里一小休息,20里一大休息;前卫营负责平路。取消马车(在柘城缴获一些马车,部队用来驮载物资),一律改为挑子。为保证行军宿营时吃好饭,要求自带三至四顿的粮食,留有足够的钱可以购买,按规定手续办理,不乱要,不端(老百姓的)面盆。建立这些制度,是表明不能因为行军作战而放松部队建设。

    与此同时,苗丕一向军分区提出建议:解决供给问题,增加粮食定量,请地方准备小米,卫生队设担架,打制刺刀,动员逃兵归队,准备迎接十月革命节等问题。

    30团已做好反“围剿”的准备后,获悉敌人已离去,遂于111日晚饭后移驻长岗,继续整训。次日,团部召开营级干部会,我给营干部们讲了苏联十月革命节即将到来,要利用这个机会对部队进行一次教育,让大家弄清以下问题:苏友美敌、蒋介石卖国、爱国自卫战争、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努力创造“三好连队”。同时,还要举办各种比赛活动,检验整训的成绩,于是各单位立即投入紧张的准备之中。

    苗丕一则集中精力系统地考虑加强改进教育管理工作。

    在教育方面做到:1、原则上教育与战斗密切结合,育与“围剿”环境及可能产生的倾向密切结合;2、整个教育要结合纪律教育(群纪与军纪)3、政治教育内容:为人民服务,坚决忠诚于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克服右倾,反对逃跑,达到进一步巩固部队的目的;4、军事教育内容,步兵仍以刺杀为主;战术教育包括伏击战、野外进攻战、村落攻坚战、追击战、防御突击战、转移战等;作战特点,不打则远走,打则愈近愈得手,5、教育方式上,要同部队的现实问题结合;从部队的切身利益提高到整体利益;用大家自已教育自已的方式:战斗演习,实地伏击;多用比赛、参观等方式;星期五定为战斗实地演习日;军事日时间为夜战演习。

    苗丕一根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1、强调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尊重上级与首长这一准则,养成很强的纪律观念和组织观念;2、严格管理,从上级做起,并自已以身作则,尊重上级来影响下级;3、处理问题时要耐心,使之心悦诚服;如有不服者绝不能放任,应有不怕“谈崩”的精神去彻底解决问题。但不能以粗暴方式及滥用纪律(处分),而可以采用以个别(谈话)变为集体(开会解决)、以集体变为个别的原则,或者送上级处理。4、教育为主,执行纪律为次,在必要时应立即执行纪律,使大家有所警惕,不可过多地顾虑及姑息。

    以上这些,应该说是我们数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比较全面具体,实在可行。以致在后来几十年的部队管理教育条例条令中都能发现它的特征。

    整顿群众纪律也是一个重点,采取集中群众智慧的办法,先让各营召开群众工作会议,总结群众工作情况,讨论如何加强群众纪律问题。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有的提出,每到一地,连里召开大会宣传,班里负责房东工作帮助群众劳动消灭打骂群众现象;有的提出,请民夫当向导要很好照顾,还要给报酬;有的提出,在向群众购买柴草时要付现金,不得打白条等等。我将这些主意集中起来,再对下面作出规定,要求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好。

    119日起,全团开始进行各项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军事政治题测验、歌咏、刺杀、赛跑、竞走比赛等。这些项目分别由团的干部和机关部门主持评比。其中赛跑、竞走由我负责。我觉得坚持长跑,既锻炼体力,又便于在战场上抓俘虏。因此,早就作出规定,每天早操必须跑步2030分钟,距离在5华里以上。

    意味深长的是,这些体育运动是在游击战的“运动”状态中进行的。部队随时准备对敌作战,经常处于转移之中。住下就搞比赛,一有情况就拉着走,竞赛真正具有“战斗”气氛。

    12日到达高庄寨,举行刺杀和唱歌比赛。刺杀即与敌人拼刺刀,是勇敢者的较量。两年前部队在郎智岗与日寇拼刺刀,杀出了人民军队威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随即把刺杀作为重要训练内容来抓。5个月前在张山寨以刺刀对付伪军,一举获得全胜。今日既有整连整排的刺杀动作竞赛,又有单个的对抗较量。赛场上战士们龙腾虎跃,杀声震天,显示出高昂的士气,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在艰苦的岁月里,具有坚定信念的指战员们,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处处有歌声,经常做游戏,节日开晚会。平时在行军、操课、游戏乃至每次集合前,都要唱歌。当时唱的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等。更多时间是唱《三大技术歌》,配合刺杀、射击、投弹的操练。这些队列歌曲,词意简明通俗,曲调雄壮健康,易学易记好唱。此次比赛以连为单位进行,各自选择了拿手的歌曲参赛,2连以整齐有力得了第1名。

14日转移驻地后继续举行赛跑、竞走比赛,各连选出3名代表参加。比赛还没有结束,因出现敌情要做战斗准备而暂停。16日转移至盛庄住下后,下午进行竞走决赛,我到场主持并认真记录成绩。17日转移至肖寨,才做此次运动会的总结,给获得冠亚军的单位和个人发了奖旗和奖品。

苗丕一在总结会上讲话说,这次在十月革命节里进行比赛,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高了部队情绪及学习精神,今后将继续实行夺旗运动(流动红旗)制度,建立突击检查和突击参观制度等。获得冠军的旗子,在开大会时可以悬挂在本连队前面,住下时挂在俱乐部或连部。对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优胜单位的负责干部,在行政上也给予了奖励。

    11月中旬,为时两个月的整训工作告一段落。在两个战役之间休整部队,是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之一。我们团利用此时机进行休整,促进了部队建设,提高了军政素质,增强了战斗力。在随后的反“围剿”战斗中得到了检验。

    此时,国民党军队对水东地区开始又一次“围剿”,出动了整编1564旅、交警17总队以及保安部队等15000多人,兵力只有上次的一半。为打破这次“围剿”,六军分区部队从1118日起,对杞陈公路和陇海铁路实施破击,以迟滞敌人行动。当其64旅仓惶北援时,军分区部队即向南进入黄泛区隐蔽。128日,张国华再次率21旅进入水东地区,并统一指挥六军分区部队,一举歼灭了进占刘寨之敌190380余人。刘寨大捷,迫使进入解放区的其他国民党部队陆续撤离,国民党军的这次“围剿”遂被打破。

    在此次战斗中,30团打得很顽强。苗丕一带着1营从东南面突破,3营从北面进攻。天明时敌人向3营的突破口疯狂反扑而来。营长曹宗堃、教导员闫超带着1个加强排上去,顶住敌人的反扑。曹宗堃腰间的皮带铜扣被打断了,坚持指挥战斗;闫超腹部中弹,肠子溢出一地,当即壮烈牺牲。

闫超是杞县人,1937年参加当地党领导的斗争,6月底任教导员后,即在支部工作中提出“党员带头,克服困难,严格组织生活,大量发展党员”的4“号召”(要求),《前卫报》立即报导予以推广。半年来,闫以其政治工作活跃,战时受到上下称赞。闫超牺牲时年仅27岁,苗丕一甚为悲痛,几日寝食难安,后曾写诗缅怀他。

【苗丕一(1916-2005),山西省长子县人,1936年6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入党,曾任新四军四师水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30团政委等职务。

(供稿:河南省太康县轩人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