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华县“雏鹏”牌无抗鸡蛋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雏鹏”牌无抗鸡蛋是西夏镇司渡口村付国鹏养殖生产的,目前他的养殖场存栏蛋鸡6万余只,日生产“雏鹏”牌无抗鸡蛋5万余枚,畅销全国各地,每枚售价50元左右,第五次端上全国两会的餐桌,深受代表委员的好评。付国鹏带领周边群众养殖生产“雏鹏”无抗鸡蛋、种植养鸡需要的中药材,外销外运鸡蛋,形成了一条“雏鹏”无抗鸡蛋产业链,带富一方群众。这是西华县利用“名优特精”农业建设老区的具体体现。
西华县是周口市唯一全域老区县,境内有杜岗会师纪念馆、纪念碑、“三岗”革命根据地和豫东特委纪念地。该县多年来一直延续传统农业,麦茬豆、豆茬麦,产量抵,效益差。近年来,西华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优先发展老区”的政策,不断研究探索依靠农业发展老区的新路,从本县黄桥乡裴庄大量种植桃树,收入比种粮成倍增长的实践中,认准了“一亩园、十亩田”的真理,决定改革创新农业品牌,靠“名优特精”农业兴县富民。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找准特色优势,实施“一乡一品”,大力发展瓜果、蔬菜,大量种植研发“名优特精”等农业产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乡镇响应县里号召,争先恐后发展“名优特精”农业,全县“名优特精”农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起来。
黄桥乡突出建美“万亩桃园”,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蜜桃、油桃、蟠桃等48个优质品种,免费向群众发放桃苗31万余株。与河南经贸学院、深圳大学对接,投资695万元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对万亩桃园种植、墒情、生长、管理,可查、可控、可操作。大桃成熟期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6个月,由“按斤卖”到“论个卖”,亩效益由4千元增加到8千元,现在正在向超万元迈进,全乡大桃年产值达亿元,成了支柱产业。依托“万亩桃园”美景,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桃花节,从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缘戏、赏桃艺品的文旅产业。吸引40万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带动经济收入8000余万元,实现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近年受疫情影响,桃花节变成了云上直播,效果也十分明显。
西华县依托“万亩桃园”连续成功举办19届桃花节,形成了从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缘戏、赏桃艺品、上淘宝网的文旅产业,吸引了近40万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实现经济收入8000余万元,实现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
艾岗乡多年来坚持走“红色”富民路,每年种植,辣椒2——4万亩,成立小辣椒种植加工合作社32家,从事辣椒种植、加工、销售,仅辣椒一项全乡年收入2—4亿元。
西华营镇以全国种粮大户盖会章为首,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周口市农科院联合繁育小麦良种。运用农科院提供小麦原种和技术,农民种植繁育小麦良种,农科院回收并作为良种向社会推介。10多年来,该镇每年繁育小麦良种4万亩左右,亩产年比大田增加50公斤左右,卖种子比卖原粮价格高30%左右,仅繁育小麦良种,每年每亩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300元左右。
西夏镇、黄桥乡与省农科院合作实施的院县合作项目,按照“四优四化”标准,引导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精品小西瓜、小甜瓜,并派专家上门指导群众采用多种技术措施生产优质西瓜、甜瓜,小西瓜、小甜瓜品质好、产量高,倍受消费者喜爱,销售四通八达。据了解,目前西夏镇、黄桥乡已建设温室大棚3000多个,占地6000余亩,春夏季种植小西瓜、小甜瓜,秋冬季种植芹菜、叶菜等,春夏季产小西瓜、小甜瓜6000多吨,秋冬季产芹菜、叶菜3000多吨。仅塑料大棚种植精品小西瓜、小甜瓜和蔬菜,每年为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逍遥镇胡辣汤不仅是西华县的“名吃”,也是河南的 一张名片。多年来,逍遥镇党委政府,一碗胡辣汤,释放大能量,发展壮大胡辣汤传统美食,做大做强胡辣汤产业。目前,仅逍遥镇外出经营胡辣汤的就有 4200多家,带动就业 2.6 万多人,年产值近5个亿。胡辣汤产业带动了餐饮经济,还带动了工业化生产,逍遥镇方便胡辣汤的生产已经达到了16 家、8大系列、4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6个亿。胡辣汤、胡辣汤料已经成为了逍遥镇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
西华县以“万亩桃园”为“景点”,带动各乡镇改革创新农业,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3 0万亩,种植小杂果10万亩,栽培食用菌2000万袋,红花镇花卉苗木基地,年育苗面积2万亩以上,成了豫东有名的“苗木之乡”,打造了黄桥乡大桃、东王营乡葡萄、西夏镇黄金梨、逍遥胡辣汤、香葱、大王庄韭菜、艾岗小辣椒、西夏小香瓜、奉母粉条、“雏鹏”牌无抗鸡蛋、力鸣酱豆等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名优特精”品牌,丰富了农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农业改革创新,老区伴着土地生“金”,西华县建成了富裕西华、美丽西华、魅力西华、宜居西华。
( 西华县老促会 彭世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