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县老促会会长乔万里带领老促会的全体同志到嵩县车村镇纸房村调研指导村道路硬化工作。车村镇纸房村位于镇政府西12公里处,1932年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抗日曾经过该村,该村是该县58个革命老区村之一。全村36平方公里,15个村民组,2525口人。脱贫攻坚以来,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山区面积大,不是贫困村,因此通村入组道路硬化率较低,特别是西庄组仍然是土路通行,雨天泥泞,370余人出行困难。为了落实好省人大《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和十三届县委2022年第七次常委会决定(用整合涉农资金每年解决3个革命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精神,去年9月,县老促会深入调研后,确定硬化纸房村1000余米通组道路,并申请县政府安排36万资金给予解决。该项目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动工,截止目前1000米通组入户道路已全部完工。
走在宽敞平整的水泥路上,村民们脸上堆满了笑容。乔会长一边走一边和村民亲切交谈。村民老陈拄着双拐也非要陪同乔会长在路上走一圈。他高兴说:“现在好了,在县老促会协调下直接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门就是宽敞平整的大马路,雨天穿棉鞋走都不怕!”。当乔会长他们走到一户正在修建院墙的老乡门前时,他乐呵呵的说:“以前阴雨天出去赶集总是脚上穿双黄胶鞋,背上背双普通鞋子,走到公路边上,再把胶鞋换下来,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的,太不方便了。今天有了修路机会,咋着都得支持。为了让路面更加宽敞,开始修路时自己情愿把院墙扒掉,向自家院子里移了将近一米,感谢党,感谢政府让子孙们不再受出行难的罪。”依旧很淳朴的老区人民,他的话让当时在场的人都很感动。
最后,乔会长语重心长的对村干部说:改变基础设施是前提,发展经济才是根本。这条小小的道路,是关心群众的“民生路”,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也是党和政府关心支持老区人民群众深厚情感的真实见证,日常要做好道路维护工作。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路修好了,下一步要在产业发展方面多下功夫,结合村的实际,做好山萸肉、黄精等中药材的种植培训工作,实现革命老区村的广大农民群众“一技在身,一证在手”,铺就一条致富路,带动农民增资增收,率先乡村振兴。
(嵩县老促会 甘松芬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