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几年路修好了,水电通了,又招引了几家好企业,家门口就能打工,村里也进行了美化绿化,但是总感觉咱们村的烟火气不如当年啊,以前,条件虽然简陋,大家大树下找块石头坐着开个会、讲个历史故事、干部宣传个政策,多热闹!”部分老党员、老乡贤向南召县留山镇土门村支部书记刘付森、驻村第一书记反映。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老同志们反映的很对,咱们召集老党员、老乡贤、党员群众代表开个座谈会,收集下意见和建议,抓紧定个方案,一定要把文化振兴的短板补齐。”驻村第一书记孙胜东和支部书记刘付森商定。
首先要建好文化阵地,没有资金怎么办?两位书记下定决心:“整合资源,分头找各部门协调。”两位书记县里镇里跑着协调政策资金,先是通过留山镇找组织部门申请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配套资金,又找文广旅局申请了文化广场及乡村大舞台建设资金,找卫健委申请村卫生室建设,最后,乡镇政府又提供了建设缺口资金。南召县各部门和镇政府大力支持下,集办公、便民、文娱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仅用半年时间拔地而起。
阵地建好了,怎么发挥作用?看着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有点冷冷清清,两位书记再次商定:“不能让上级资金闲置,组织活动,聚民心聚人气。”开展快乐星期天、拔河比赛、篮球比赛、锣鼓响器比赛等,慢慢的,空旷的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群众每天晚上的“打卡地”,小朋友们玩闹嬉戏、年轻人篮球比赛、中年人广场舞、老年人聊天看热闹,大家又找回了“大树底下聚集的感觉”。
阵地有了,群众来了,文化振兴事业怎么办?两委一商议:“群众参与,建章立制。”村两委干部带头制订“小微权利”清单运行细则,接受群众监督。接着,群众踊跃参与制订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章程,南召县委统战部领导协调企业设立“孝善基金”,筹办了“传家训、立家规、晒家风”、“最美媳妇、最美孝子、最美丈夫、最美乡贤、最美婆婆”评选等活动。
“2021年4月份,土门村‘村史馆’开工建设,看着‘村史馆’这颗‘大树’结出的累累硕果,这离不开参与乡村建设的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辛勤的汗水,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土门村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下一步乡村振兴期望的寄托。”土门驻村第一书记孙胜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石为璧 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