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老区建设 » 正文

跨越时空的追寻 彪炳史册的记忆---周口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30  浏览次数:43833
核心提示: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老区革命史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的指示,最近,周口市老促会会同各县市区老促会,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老区革命史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的指示,最近,周口市老促会会同各县市区老促会,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到红色场馆参观考查,到革命遗址遗迹实地寻踪拍照,到党史、文物等部门咨询查找等多种途径,取得了大量真实详尽的史料。

周口革命老区是一片底色浓重的红色沃土。周口是革命老区大市,全市有9个县市区、99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村被省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曾留下先辈们南征北战的足迹,金戈铁马的故事,彪炳史册的记忆。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我市多地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相继成立了豫东特委和水东地委。组织根据地人民开展抗日救亡、参军参战、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周口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党组织向周口派遣了大批干部和部队,不少党和国家以及军队领导人在周口这片土地上工作和战斗过。王其梅、张震、张爱萍、孔石泉、萧望东、谭友林等老将军都曾在周口担任过重要职务,豫东特委和水东地委有4位书记相继在与日寇的战斗中英勇献身。太康革命老区涌现出了李向阳式的英雄宋秀启、刘胡兰式的巾帼英烈王桂芝,还有很多无名英烈长眠在周口大地上。

周口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文化厚重的资源大市。调查统计,全市老区现有红色场馆(园)19个,红色遗址(旧址)37处。声名显赫红色人物70多人。扶沟县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的故乡,吉鸿昌故居和吉鸿昌小学保存完好。在县城建有国家级吉鸿昌将军纪念馆,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为该馆题词。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西华县是中共特别党员、抗日将领魏凤楼的故乡,也是彭雪枫、吴芝圃、萧望东统领三军会师之地,建有杜岗会师纪念馆。先后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党史研究室命名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又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沈丘县是抗日将领李鸣钟的故乡,其故居保存完好。项城市南顿镇水牛刘村曾是原豫皖苏区党委、河南省委和新四军四师、五师的联络站、情报站,为掩护党的干部和新四军中原突围做出过重要贡献,现建有纪念馆。西华县“三岗”(陵头岗、苗里岗、都城岗)是原豫东特委所在地,1956年,在豫东特委所在地普理学校,河南省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在校园内建起“中共豫东特委纪念塔”,上面刻文“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千古不朽”。2016年纪念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从淮阳、沈丘等地强渡大沙河,并在沈丘县贾寨村设立指挥部,现建有纪念馆。彭雪枫曾率部在郸城县白马驿进行整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致电嘉勉,现建有彭雪枫纪念馆。郸城县吴台镇是原十八军的诞生地,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完成。商水县是原十五军的改建之地等等。周口市革命遗迹遗址星罗棋布,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周口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十分敬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除政府出资建立大型的纪念馆外,周口革命老区不少有识之士,自发筹资为革命烈士树碑立传,建立纪念馆。太康县杨庙乡三官庙村的王锦敬是一门六烈士的后代,他牢记祖母的嘱托,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在烈士墓前建成了三官庙革命纪念馆。原新四军《拂晓报》主笔姜鸿起的后人自筹资金30多万元,在英雄故里扶沟县太康营村建成了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扶沟县塔湾村是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十八位烈士长眠之地,该村群众三次自发捐款100多万元,对烈士纪念园进行整修并建立了纪念馆。西华县奉母镇原党委书记陈鹏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筹资建成了周口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岗张纪念馆。艾岗乡三岗(苗里岗、陵头岗、都城岗)党支部自筹资金建立了原豫东特委纪念馆。太康老区干部群众自发捐款2000多万元,对水东地委旧址进行了复原,建立了水东革命历史陈列馆。红军团长卢子美的后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筹资通过改造建立起了卢子美故居纪念馆。淮阳区安岭镇党委书记沈群带领干部群众积极筹建薛朴若革命活动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图纸已设计完成。郸城县吴台乡党委书记李运印经多方努力,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筹资建成“十八军诞生地纪念馆”,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还有很多人正在计划对烈士墓地进行修葺。

周口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影响巨大。每逢清明节或其它重大节日,来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拜谒革命先烈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等络绎不绝,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太康县三官庙纪念馆位于睢、杞、太交界处,自2018年开馆以来,吸引周边200多万人来此参观学习。到吉鸿昌纪念馆、杜岗会师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省直和市直各单位集体来这里学习和宣誓的也应接不暇。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以及一些曾经在周口战斗过的老将军、老领导后代,也时常来周口追寻先辈们的红色足迹。他们怀着崇敬人之心而来,带着许多感悟而回。受此影响,我市涌现出一大批红色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西华县的王保清、扶沟县的张志华等多年来痴心红色文化的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史、革命史专家,经常受邀到各机关、党校、学校讲课;扶沟县的万山红在姜鸿起烈士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崇尚英雄,学习英雄,6年来义务担任姜鸿起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还有淮阳区安岭镇的党委书记沈群,尽管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他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持之以恒。红色资源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注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血脉之中,是鼓舞和激励后人风雨无阻,踏上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周口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需要加强。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形不成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与保护利用。二是资金不足,好事难办,多数场馆建设和遗址、旧址保护都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三是宣传不力,教育滞后,周口很多人甚至包括不少基层干部都不知道周口很多地方是革命老区。四是管理落后,内容陈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红色教育发展的需要。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理清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隶属关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管理的机制;全市各级财政每年要下拨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建设、管理的专项资金。同时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和建设,增强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自身发展的活力;各级应加强对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的宣传,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加强对讲解员的选拔、培训和使用,不断提高对红色场馆的解说质量。要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严禁无规划开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庸俗化和过度商业化。(周口市老促会  赵永光 赵作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