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939年“十二月事变”发生后,从晋城、阳城、沁水三县转移出来的党政干部、牺盟会成员和以“黄河剧团”为名的中共沁阳中心县委一班子人马,共800余人,都转移到晋城沁河边的土岭村,在那里成立了三县联合办事处,进行学习、休整和改编。当时正值新年之际,为了让同志们过好年,联合办事处派人到附近的犁川镇购买食物,殊不知购物的人无意中将土岭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1940年1月4日凌晨,国民党四十七军两个团和地方反动武装,突然包围了土岭村。三县武装人员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次日凌晨,敌人仍没有攻下土岭。后来,丧心病狂的敌人放火烧了联合办公地的一座三层木楼,致使在楼上阻击的牺盟会特派员丁文法、晋城县委组织部长常居义等多位同志壮烈牺牲。终因寡不敌众,包括沁阳中心县委书记刘刚、副书记王毅之等80多人被俘,这就是国民党又制造的一起震惊全国的“土岭事件”。为维护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大局,避免摩擦再度升级,党中央决定派朱德总司令前往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进行谈判。
1940年4月23日,朱德总司令带领八路军总部直属队主任康克清、警卫队队长李树槐等人,在七六九团三连连长李长林的带队护卫下,一行一百余人,从山西八路军总部出发前往洛阳。一路上,为避敌耳目,朱德一行风餐露宿,选择蜿蜒崎岖陡峭的山间小道秘密出行。沿途他们既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又要穿越数道日军封锁线,还要随时防备国民党特务的突袭暗杀。艰难跋涉十多日后,5月5日,朱总司令一行抵达晋(城)、济(源)交界的太行山尽头济源刘坪(今属山西省泽州县山河镇)。总司令站在高山峻岭上,回头望了望战斗近三年的巍巍太行,极目远眺,苍山如海,黄河如练,祖国的大好山河令他心潮澎湃。此时,家国情仇也涌上他的心头,民族的危亡、国家的重任让他思绪万千,他即兴在那里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气吞山河的七绝诗篇《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5月6日,朱总司令一行走出太行山,抵达济源的山口村,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南渡黄河,顺利到达洛阳。
“洛阳谈判”后,国共双方基于民族大义,达成了以漳河为界,以北为八路军驻防区,以南为中央军驻防区,集中力量共同打击日军的协议。随后,国民党释放了抓俘扣押的我地方党政干部和部队官兵。沁阳中心县委也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将公开的党员一律撤离地方,随军行动或安排到太行、太岳根据地工作,留下的党员,按照“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转入地下活动。济源、孟县、沁阳、王屋等县的领导同志大多都转移到杜八联的杜年庄、袁沟等地开展地下工作,八路军部队主动撤至漳河以北。这次谈判,对制止反共摩擦,争取双方休战,促成国共团结抗日起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双方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济源市老促会李继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