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智)淮阳报道:3月2日,周口市老促会秘书长王五灵,副秘书长赵永光、赵作鹏等到淮阳老区调研,淮阳区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元同陪同调研。
淮阳区有16个乡镇是革命老区。历史上,在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彪炳史册的革命活动。周口市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在这里。抗战时期在淮阳建立了淮(阳)太(康)西(华)县委、县政府。彭雪枫游击队东进豫皖苏根据地途中,在窦楼打响抗日第一枪并首战告捷,战斗亲历者、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了“窦楼战斗纪念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从淮阳强渡大沙河,参加掩护的一个连全部壮烈牺牲,现建有烈士纪念碑。淮阳老区人民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建立,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仅刻石铭记的就有709位,其中有72名团以上干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开辟了淮阳的新天地。
调研组到安岭镇听取了沈群书记的汇报,了解了该镇的红色历史、乡村振兴等情况和筹建安岭老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情况。随后赶到淮阳老区的策源地薛孟庄考察。乡村干部、学校校长分别介绍了薛孟庄的红色历史:1937年,淮阳老区的创始人薛朴若,受党组织委派,以教员身份回家乡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38年又建立了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薛朴若任司令。游击队在其带领下,打日本,除汉奸,清土匪,连战告捷,很快发展到500多人,游击区扩大到数百个村庄。“皖南事变”后,薛朴若调任独立团政治部主任、独立二营政委等职。以后根据党组织的调令,薛朴若相继担任山东联防办事处主任、冀鲁豫第六行政区第六专署专员、豫皖苏二分区专员、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武汉市副市长兼计划委员会主任等职。离休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生活,回家乡定居,他不顾年迈,为改变家乡面貌,四处奔波,为振兴淮阳经济作出了新的贡献。1989年获河南省“老年精英奖”。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薛朴若撰写了革命回忆录,以垂教后人。
经淮阳区委同意,安岭镇计划在该村建立一座占地八亩的纪念馆(园),设计图纸早已绘就,区委组织部答应从党费中解决一部分建馆经费。但因资金缺口较大,纪念馆一直未能动工。沈群书记请调研组向上级反映一下,解决一部分建馆经费,争取早日建成纪念馆。这是全镇人民的期盼,也是淮阳区传承红色基因、进行传统教育的需要。
调研组还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参观学习。李之龙是中共地下党员,曾任国民党中山舰舰长。1926年以教员身份做掩护,到河南省立第四中学(现淮阳区第一中学)从事革命活动。引起反动势力仇视和迫害,他被迫离淮赴鄂,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因“中山舰事件”李之龙名声大噪,后因发表讨蒋檄文被蒋介石杀害。中共周口市委在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建立了纪念馆,作为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几年来已由多个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来这里参观学习,经受精神洗礼。
调研组被淮阳区浓厚的红色氛围所感染,尤其被安岭镇党委书记沈群几年来锲而不舍奔走呼吁筹建安岭革命纪念馆的执著和热情所感动。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为他们建设纪念馆和文旅小镇慷慨解囊,使安岭老区人民的愿望早日实现。饮水思源,感恩老区、帮扶老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职能部门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