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十一”期间,我和爸妈一起回妈妈老家信阳,参加表哥的婚礼,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当天去当天就返回郑州。第二天,表姨打电话来问妈妈怎么不去她家玩,闲聊了一会儿,当说起表妹学习情况时,表姨突然提高嗓子,大声叫到:“老二跳楼了,我不让她玩手机,她生气就跳楼了,已经两周了,人没事,腿摔骨折了,还没完全康复。”我每年都会和妈妈一起回信阳老家看望舅舅和阿姨们,也经常到表姨家串门,和她家表妹小颖一起去她家的茶叶山玩,小颖已经十五岁,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女孩,很腼腆,但非常爱打扮,喜欢穿名牌运动衣,爱买些零食吃,感觉她总有花不完的零花钱。
妈妈挂完电话,针对小颖跳楼的事情,我们一家三口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她为什么跳楼?为什么以死相逼?她们家有着什么样的育儿观念?表姨比妈妈大三岁,姨父是信阳地道的茶农,表姨是在茶叶山采茶时认识了姨父,他们是自由恋爱结的婚,两个家庭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贫苦家庭,平常姨父上半年在家打理茶叶山,负责采茶、炒茶,下半年外出打工。表姨在家一边卖茶叶,一边照顾自己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小学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打工期间也是自由恋爱认识了前夫,结婚时才刚刚二十岁,儿子不到一岁就离婚回到娘家居住,原来不太富裕的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了。表姨的二女儿出生于2007年,也就是主人翁小颖,平常在家的任务就是学习,表姨不舍得让她参与家务活动。在讨论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吃独食,养成自私的习惯。因为家庭贫穷,表姨总怕愧对自己的孩子,平时炖肉或有好吃的东西,都仅着孩子先吃,自己吃不吃不重要,只要孩子吃好就行。久而久之,两个孩子都养成了自私的习惯,有好吃的,就不顾父母,只顾自己的感受,慢慢地两个孩子就变成了家庭的中心,所有需求都是围绕着孩子,而忽略了自己。
满足物质需要,养成攀比心理。小颖总喜欢超出家庭经济负担的购买耐克、阿迪等名牌运动服,表姨也尽其所有的满足她,同时,吃住行也会追随城里同学的消费水平。有一次,表姨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回来,小颖一脸嫌弃,说妈妈丢人,没有注重衣着打扮,穿得太随意,一看就是土里土气的农村人。
坐享其成,缺乏家庭责任感。表姨总期待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在家不让孩子扫地、做饭、洗衣等,时间长了,也就养成懒惰习惯,真有紧急的事,需要孩子搭把手时,迟迟不能动弹,也就养成好吃懒惰的习惯。
我突然想起,几年前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位外国小朋友,妈妈去哪个房间,她就追随着到哪个房间,并在妈妈视野范围内打滚哭闹,来引起妈妈的关注,一个一、二岁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目的,本能的用哭闹来威胁自己的妈妈。那么小颖也是用同样的方式,为了能玩手机,用生命来威胁妈妈,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表姨过度的关注孩子,没有让孩子参加家庭事务中来,反观说明表姨太溺爱孩子,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刻意让孩子扫扫地、洗洗碗筷、洗洗自己的衣服,学会分担家务,承担家庭责任;有好吃的要一起吃,让孩子学会与父母一起分享,学会关心长辈;不能无条件、无止尽的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刻苦学习的好作风。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你想让孩子学习好,请你别看电视玩手机,也捧起一本书来;你想让孩子表里如一,请你别爱慕虚荣好面子,要知行合一;你想让孩子勤劳勇敢,请你别溺爱孩子,放开双手;你想让孩子尊重长辈,请你别虐待老人,要孝敬父母。总之,家长迈什么步,孩子走什么路。
我对言传身教这四个字理解十分深刻。有一次我被堵在路上,起因是一辆车不想排队在车流中挤来挤去导致剐蹭,开车的儿子下车谩骂排队行使的司机,他坐在车上的父亲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帮助做错事的儿子一起指责别人的不是。我从旁边经过的时候,看到恼怒的父子俩,我不禁感叹“真是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行为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这位父亲是一个遵守规矩的人,那么他的孩子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会随意变道的,也不会在自己做错事后去指责别人。
许许多多发生在身边的例子让我认为家教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课题,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提高自己,提升自身的品行修养。孩子成长成材不光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父母的努力,父母的思想行为会影响其教育质量,最终影响孩子成长成材的结果。(作者:徐婕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