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二十一学校小学部数学学科集体教研 —“如何修炼一节数学课”专题讲座
——“如何修炼一节数学课”专题讲座
为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凝聚 “领航”力量,带动学校教师的整体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10月20日下午,小学部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集体教研活动,白晓付老师以如何《修炼一节数学课》为主题做专题报告。张瑛校长、张东副校长全程参与,张红磊老师主持。
睿智如你 带孩子们走进奇妙的数字世界 尽享数字和图形的快乐 执着如你 用汗水一次次磨练,一次次提升, 换来同行的鲜花和掌声 平凡如你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在平淡的岁月里继续演绎着 数学老师的精彩 白晓付老师从“数学的本质、数学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分析教材、高效课堂、向名师学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一、解读数学的本质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总而言之,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数学教师担负着社会进步发展的光荣使命。 二、数学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所以,数学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良好的师生关系;吸收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应向“创造型”的方向发展。 三、如何分析使用教材 曹培英教授曾经说过:钻研教材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一步,课堂教学可以遵循教材,也可以改变教材,丰富教材甚至否定教材,但不能绕开教材。分析教材应该遵循的三条基本思路。第一,接纳与理解。第二,比较与质疑。参考教材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分析比较是否适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可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互相借鉴。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和比较深入思考,质疑教材的不同处理能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从而更全面的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取长补短,打开自己处理教材的思路。第三,加工或改造。“二次改造”教材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对教材的完善与超越,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挑战。真实的生活案例才会有更多生成,更多的精彩,真实的课堂才最有魅力! 四、“问”出高效课堂 上好一节课,要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先提问哪些人呢?应该是先提问中下等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会了,就是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部分老师总是囿于“课堂预设”,不敢放手,怕预设不足,知识储备不足,教材理解不够,只会按照“剧本”提问。其实,不妨大胆一些,我们不能害怕学生说不出来或说错而回避“问题”,只要学生的学习是真实的发生,讲课进度快点儿,慢点儿,对或者错都不是问题,如果我们去回避问题,这才是真的问题。课堂上要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谁灵感来了?”“谁有什么好方法?”“谁的想法最有创意”等等。如果碰到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时,要引导:“有不同的想法,才会有交流,才会有启发”,而这些不同的想法,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表明学生正在创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任重,但道不应该远! 五、向名师学习 教师的成长的有效途径就是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个学期就备一节课,重点体现一两个数学思想方法,写成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磨课过程等。如果经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一个循环6年的积累,就有12个不同主题的经典教学设计。初入职场,可以模仿。吴正宪、华应龙、俞正强、贲友林、张齐华、徐斌、徐长青,多听听这些名师的视频课,把名师的讲的好地方尝试到自己的课堂上,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讲座结束后,张瑛校长称赞白老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实践的典范。”她勉励广大数学老师潜心钻研教材,以“不着魔不成活”的学习态度投身工作,走上宽广幸福的为师之路。张东副校长在总结中对青年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只有观念的转变才会引发行为的改变,青年教师要真正俯下身子向身边的名师学习,在摸索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名师!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头雁”领航,助力雁群成长;活力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规划下,奋力前行,进一步以“青蓝”工程、骨干引领为抓手,充分挖掘骨干教师的专业潜能,激发全体教师钻研课堂的热情,打造更鲜亮的自主共生课堂特色,谱写出更加绚丽美好的教育新篇章! (邢有军 杨志银 王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