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法治环保 » 正文

河南省法学会联合南阳市法学会、邓州市法学会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 司法鉴定进基层”实践活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5  浏览次数:72655
核心提示:本网讯(李庆军)南阳报道:10月11日,河南省法学会联合南阳市法学会、邓州市法学会,在邓州市人民医院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司法鉴定进基层”邓州行实践活动。河南省法学会司法鉴定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好勤,河

本网讯(李庆军)南阳报道:10月11日,河南省法学会联合南阳市法学会、邓州市法学会,在邓州市人民医院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 司法鉴定进基层”邓州行实践活动。河南省法学会司法鉴定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好勤,河南省司法鉴定首席专家、郑州大学权威法医学专家郑旭东教授等一行四人,以及南阳市法学会秘书长周付祥、南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刘翔、姚长军、南阳市首席司法鉴定专家孙红如、南阳仲景医院骨科主任刘奋飞、南阳市眼科医院眼科主任杨煜生等专家共同到邓州市中心医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司法鉴定进基层”实践活动。邓州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华献,副书记、副会长刘雪峰,邓州市公安局刑科所刘英豪队长,邓州市中心医院司法鉴定所有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会上,张好勤副会长阐明了河南省法学会“我为群众办实事 司法鉴定进基层”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法学会豫法会〔2021〕17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同时也介绍了由河南省法学会司法鉴定学研究会协调有关单位建河南省“鉴调一体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中心,并在南阳各市区县开展“鉴调一体服务站试点工作,为基层政法办案机关、仲裁调解机构、中小微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高效的司法鉴定法律服务,化解基层以人身损害等原因为主引起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基层重大疑难信访案事件;提出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南阳模式),探索“鉴调一体化”服务的“一三五七”工作法,进一步健全河南省“鉴调一体化”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力争做到社会矛盾纠纷“小事不出县,大事不出市,难事不出省”,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会上,张好勤秘书长简要解释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南阳模式),探索“鉴调一体化”服务的“一三五七”工作法的有关内容:

一个模式:河南省“鉴调一体化”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即南阳模式。

三个阶段 :1963年以来用“枫桥经验”解决民间小纠纷;2017年以来用清河“新枫桥经验”经验解决一般纠纷;2021年以来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南阳模式)解决复杂疑难信访纠纷。

五个建设:1、河南省法学会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专家智库建设;2、司法鉴定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建设;3、法学会及会员组织体系建设;4、“法律服务十司法鉴定十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建设;5、“鉴调一体化”考核奖励工作机制建设。

七个形式:第一是积极开展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指示的宣讲活动;第二是积极开展“百名法学专家百场报告会”活动;第三是积极开展中国法学会“青年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第四是积极开展河南省法学会“我为群众办实事 司法鉴定进基层”活动;第五是充分发挥“疑难司法鉴定案件研究中心”的拳头作用;第六是充分发挥“河南省法医学会司法鉴定中心”的引领作用;第七是充分发挥基层“法学会工作站(联系点)”的平台作用。

 南阳市法学会周付祥秘书长最后强调,以南阳市为试点开展“鉴调一体化”司法鉴定法律服务工作,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南阳模式,推动人身损害等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就地化解,探索解决矛盾纠纷的新路径,让司法鉴定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科技支撑,让法律法规为调解工作提供法理基础,使人民调解不再是无源之水,不再是和稀泥、打嘴仗,使司法鉴定和人民调解深度融合,高效专业化解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周付祥秘书长表态,南阳市法学会将在南阳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带领全市各区县政法委法学会一道,充分发挥各级法学会以及法学会会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南阳模式”是南阳的光荣使命,为实现我省社会矛盾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总结经验当好“排头兵”。

本次活动现场,由邓州市公安局办案人员介绍案件情况。

案件一:2022年08月15日,邓州市陶营镇肖坡村村民庞某某与杨某某因琐事发生厮打,致杨某某右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基层法医鉴定的难点:杨某某右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成伤机制。

案件二:2022年2月24日,彭桥镇刘山村村民王某某因分地问题被人打伤,王某某左眼黄斑裂孔。基层法医鉴定的难点:王某某左眼裂孔是否为外伤引起。

案件三:2021年6月2日,田某右肘被他人用玻璃致伤,手术中见尺神经部分断裂,并吻合。伤后三个月肌电图显示:尺神经运动传导未见明显异常。鉴定难点:尺神经是否存在损伤。

在现场,司法鉴定专家郑旭东教授、刘奋飞主任、姚长军主任对杨某某的案件进行复核检查,通过查阅资料并与杨某某的视频通话、询问双方当事人、事发现场监控视频以及相关检验X光片,当场指出了争议焦点的问题症结所在,对杨某某右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成伤机制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并对杨某某及其在场的妻子进行了详细解释,姚长军主任提供了法律咨询,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杨某某妻子看到司法鉴定法律专家们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境界,心态平和了许多,夫妻电话商量后都表示同意谅解,对方也当场表示道歉,这起久而不决的司法鉴定疑难案件当场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其他两起案件都以同样的方式得出了肯定而明确的鉴定结论,当事人充分予以理解,回去与家人商议后再行调解处理。

“司法鉴定与人民调解深度融合,不仅赋予了司法鉴定新的生命力,也使人民调解从传统走向了专业。”南阳市法学会秘书长周付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不断延伸工作领域,成立“鉴调一体化”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把“鉴调一体化”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化,并且逐步把人民群众关注度高的一些疑难复杂事项纳入到“鉴调一体化”服务中来,提高矛盾化解的效率,实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目标,有力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全稳定。

通过此次活动,由省法学会和市法学会组织的首席司法鉴定法律专家,深入基层为基层及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使基层干警和群众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南阳模式”初步体现了五种创新方法;1、司法鉴定专家与法律专家相结合的创新;2、体制内公安法医鉴定与体制外司法鉴定相结合,公安派出所办案人员与人民调解员相结合的创新。3、上级的理论务虚与下级的具体务实相结合的创新。4、程序规范化与具体实务相结合的创新。5、专家鉴定的科学性与调解处理的民情性相结合的创新。形成了“鉴调一体化”司法鉴定法律服务的“南阳模式”,真正做到了高效务实为民服务为民解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