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石为璧)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爆发,他临危受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严抓疫情防控、做好复工复产、紧盯精准脱贫。用行动践行初心,用坚守阐释忠诚,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岗位的人生华章。他就是南召县政协派驻小店乡川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玉冰。
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建强基层组织、发挥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分别被评为南召县2020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南阳市2021年“优秀帮扶干部”荣誉称号。
做好疫情防控,熟悉村情户情。驻村伊始,恰逢新冠疫情,又遇上连续暴雨天气,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受限,在村内发展的产业也遭受重创,无疑为脱贫增加了困难,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在疫情期间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有效防控疫情。疫情转好,不少公司复工复产,为使村民能顺利返岗,他与村两委联系组织村民包车到务工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难题。有组织,有次序的向省内外输出劳动转移输出35次92人。帮助本村食用菌香菇基地复工复产,带动本村25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1人。为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他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带领帮扶队跑遍全村和67户2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熟悉帮扶村村情,了解贫困户状况,建立和完善“两不愁三保障”基础台账,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精准数据。
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务工就业。驻村之后,他根据村情村貌,继续以三大基地(万亩辛夷基地、光伏基地、香菇基地)为依托,狠抓产业就业,推进67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推广“光伏加产业”模式,投资30万元建成光伏电站,发展辛夷、香菇等产业。针对未脱贫贫困户签订协议参加光伏基地杂草清除和香菇车间工作,增加他们生活收入,实现扶贫路上一户不落全部摘帽。除发展产业之外,他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办理公益岗3人、困难群众6人办理低保、慢性病卡3人,稳步助推该村脱贫攻坚。建成的香菇基地占地12亩,投资150万元,引进设备,实现香菇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帮助55户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 11户贫困户利用小额贴息贷款39万元,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养猪等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面貌。驻村期间,他协调有关部门修建三段护河堤。褚湾河护岸堤、李八湾护岸护河堤、韩庄—老长沟村组道路1.5公里,助推褚湾河护河项目落地,争取建设资金60万,共保护沿岸群众120户450人免受洪水威胁。并使全村通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大力整合资源,拓宽脱贫途径。为了改善基础设施,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本村2公里路面硬化。
做好防汛救灾, 冲在战斗一线。2021年9月24日8时至25日9时,南召县遭遇强降雨,最大降雨量达425毫米,小店309毫米。突发强降雨,河道水位暴涨接近最高水位线,全村水电、通讯、部分道路中断。汛情就是集结号,他第一时间冒雨查看险情,一直主动坚守在任职村,团结一致,逆风而行。
大量河水倒灌入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川店河部分护岸堤被冲毁,王玉冰马上组织“两委”干部启动应急预案,带领村干部群众开展防汛自救。这时,大量群众也自发加入到防汛一线,村庄道路损坏严重,临河村民房屋家电受损严重,一度造成村组道路不畅、信号中断失去联系。迅速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开展御洪排水作业,挨家挨户敲门联系并组织群众疏散转移确保每一位村民安全。
接着,他马不停蹄到村川店河、褚湾河、洪山水库、青杠眼水库查看水情。由于川店河上游泄水,同时夹带的大量水草和杂物严重堵塞了桥洞,桥面水位暴涨,他立刻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以及公益岗挖掘机对川店河道漫水桥桥眼进行清淤,清理水草和杂物。其中,机械无法清理的地方,党员干部冒雨跳入河中进行清理,经过2个小时不间断的清理,顺利疏通了河道。沿河两岸被洪水冲倒的树木危及群众安全出行,经过紧张的作业,为村民排除了险情。通往李八湾道路受阻部分地方塌陷,在危险路段组织设置警示牌。
脱贫监测户邱林康因居住地临近川店河,受灾较重,帮助转移家中牲畜和家人到亲戚家居住,组织急需救援物资送到临时安置出。又对全村村民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查看,帮助村民、贫困户进行清理冲洗,对需要帮助的送救援物资。
由于防范及时,措施有力,更由于党员同志冲锋在前,全村上下团结一心,此次暴雨灾情中,川店村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没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灾难面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危急关头,驻村第一书记勇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做贡献,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和一致信赖。
脱贫不是终点,是走向富裕新生活的新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始终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川店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努力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川店村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