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党史博览 » 正文

豫西革命的先驱----吴镜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2  浏览次数:23201
核心提示:在鲁山历史上,有一位值得鲁山人民永远怀念的人物,他就是中共鲁山县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领导人——吴镜堂。吴镜堂,字雪寒,1896年出生于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鹁鸽吴村位于梁洼镇西南,曲折东流的大浪河绕村而过

在鲁山历史上,有一位值得鲁山人民永远怀念的人物,他就是中共鲁山县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领导人——吴镜堂。

吴镜堂,字雪寒,1896年出生于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鹁鸽吴村位于梁洼镇西南,曲折东流的大浪河绕村而过,村南河岸,有一座壮观的石崖——鹁鸽崖,上有传说中仙人放鸽的天然岩洞,村中居民以吴姓居多,因此该村名之为鹁鸽吴。吴家几代属书香门第,祖父吴玉麟是前清生员,父亲吴殿华也是博学之士,曾著有《鸽崖八景诗》和剧本《春秋配》,家中藏书丰富。吴镜堂从小受环境影响,少年时就喜欢读书,整日手不释卷,博闻强记,特别是书法、诗文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吴镜堂17岁入私塾,拜鲁山名儒杨道传为师。他刻苦勤奋,品学兼优,抱负远大,深得老先生喜欢,杨先生曾对人说“我遇见镜堂,就像孔子遇见颜回一样!”从吴镜堂手抄诗集《月指录》仅存的诗句中,就可看出吴镜堂青少年时期面对军阀混战、土匪蜂起、生民涂炭、国将不国的现状深深的忧虑之情,以及身处逆境仍不坠青云之志、苦苦探索、立志报国的满腔激情。如“时事腥膻极,戋戋安足求”、“怀抱为谁吐,战声苦夜闻”、“立行要洒脱,边幅不须修。志气高三界,精神注五洲。”

1921年,吴镜堂经人介绍离开家乡,到陕西周至县做私塾教师。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理论,思想日趋进步,他十分钦佩俄国的十月革命,向往苏联的社会制度,还在北京《晨报》发表进步文章,抨击时弊。他曾对同事解德运说:“俄国共产党闹革命成功,土地都分给了群众,咱中国也要革命!”

1925年2月,吴镜堂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樊钟秀率领的具有革命倾向的建国豫军,任该部第二路军赵天青师司令部秘书。吴在赵部任职,处理军务精明干练,不久,即提升为更名后的建国军总部秘书。

1926年初,吴镜堂以建国军总部秘书身份被派往南五县,即豫南的光山、潢川、固始、息县、商城五县任应岐部筹款以补充军饷,在任部驻留数月之久,深受豫南地方革命思潮影响。同年夏初,吴镜堂随樊部进驻南阳,并与中共南阳县地下党支部书记刘友三、委员朱冠州结识。不久,广州国民政府大举北伐,派人与樊钟秀联系,促其响应。樊即率部出兵武胜关与直系军队作战。后樊部在行军途中不意与北伐军唐生智部遭遇,双方因情况不明发生战斗。吴镜堂受命只身冒险通过火线与对方交涉,消除了误会,避免了一场无谓的重大伤亡。同时,唐生智通过吴镜堂与樊钟秀联系,双方南北夹击。吴佩孚军队遭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吴镜堂此次火线立功,显示出惊人的胆略与才能。樊钟秀深为赞赏,遂委以建国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要职。

吴镜堂到武汉任职后,原在南阳的中共党员朱冠州也被派往武汉工作,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武汉特别市党部委员。吴、朱在武汉再次接触,交往极为密切。1926年冬,吴镜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军与北伐军在武胜关会师后,驻扎在豫鄂边境一带,总部驻信阳南的柳林车站。当时在该部任宣传处长的李道源是一个阴险的国民党右派顽固分子,竭力挑拨建国军与北伐军的关系,遭到吴镜堂的坚决反对。此时,李道源已察觉到吴镜堂在武汉从事共产党的活动,阴谋加害。吴镜堂为了稳定建国军的革命情绪,遂与当时北伐军总部派驻樊部的特工人员王采芹商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先发制人。一天夜里,吴镜堂在王采芹的协助下秘密潜入柳林车站,在车厢里刺杀了李道源。事后,樊钟秀严令查缉凶手,吴镜堂在樊部第一军军长、好友李山林的帮助下逃离了樊部。

1927年9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吴镜堂以化名江风冷到潢川国民党第十二军任应岐部做军运工作,任第三师党代表。吴镜堂迅即与在该部任宣传科长的中共党员闫思义接上关系,积极开展工作,先后发展了燕寿涛等人入党,其工作受到了潢川特支的肯定。1928年3月,中共豫东南特委发动的大荒坡暴动失败后,吴镜堂积极参与营救被捕人员。

1928年12月,吴镜堂受党组织派遣,肩负着开辟伏牛山根据地的重任回到鲁山,并取得国民党鲁山县党部执行委员的公开身份。他利用在家乡有较高声望的有利条件,广泛接触各界进步人士,与当时在县城举办的“自治训练班”中的激进分子乔文宣、王复初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并通过他们积极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受到广大进步青年的热情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吴镜堂发展了乔文宣、李玉峰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3月建立了鲁山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吴镜堂任组长。从此鲁山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1929年春,鲁山灾荒匪乱接踵而至。4月17日,土匪攻破县城。国民党县党部头子杨式颢逃往开封。国民党新任县长相国贤面对匪乱一筹莫展。吴镜堂顺应县城人民的迫切要求挺身而出,召集各界知名人士协商,成立城防局,推举王复初任城防局长,以加强县城治安。接着,又联合地方进步势力对相国贤施加压力,保荐地下党员乔文宣担任县民团大队长,王复初任县财务局长。吴镜堂还亲自带领民团大队夜袭股匪,严厉打击罪大恶极的匪首,城乡治安状况很快得以好转。当时,全县48个区长多系自治训练班毕业的青年担任,诚心听命于吴镜堂,鲁山大权实际已为进步势力所控制。相国贤见势不妙,辞职而去。继任县长向觉到任后,伪装斯文,企图笼络地方势力。吴镜堂机智沉着,巧与周旋,相机行事。不久,二郎庙区捉到两名土匪押送县政府。向觉一再拖延不予处理,企图借着这一匪案索贿。吴镜堂及时予以揭露。并指示王复初等发动上千名群众涌进县政府,强烈要求立即处理匪案。向觉在众怒难犯的情况下,只得把两名土匪枪决。事后,向觉自知威信扫地,上任不足两个月就灰溜溜地离开了鲁山。

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吴镜堂把矛头指向土豪劣绅。鲁山婆娑街劣绅郭殿楹,一贯横行乡里,欺压群众,被人控告。郭畏罪,托人给吴镜堂送上等柞绸两匹行贿,求吴到县政府说情。吴镜堂当机立断,运用杀一儆百的策略,将计就计,立即予以揭露,挥笔在柞绸上列举郭的主要罪恶事实,并在结尾处用醒目大字写道“我向来不会说官司。乃有二区区长郭殿楹送我柞绸两匹行贿,特公之于众,以儆效尤。”署名吴镜堂。写毕派人把柞绸张挂在县政府门口的大街上。这件事一时成为轰动全县的新闻。人民群众争相传颂,拍手称快。土豪劣绅触目惊心,坐卧不安,为非作歹、行贿受贿之风也随之有所收敛。

1929年7月,吴镜堂主持召开党小组会议,认真分析了当时的鲁山形势。认为,鲁山地处伏牛山东麓,地理环境和政局民情等基本条件对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伏牛山根据地十分有利。党小组当即决定,以训练国民党地方军政人员为名,在中共鲁山小组直接控制的国民党县党部和民团大队部,分别举办“党务训练班”和“队长训练班”,培养革命骨干。经过短期筹备,当即招收进步青年和各区的民团队长共110余人到训练班学习,并在民团大队建立了秘密的革命武装组织“铁血团”,发展成员36人,由乔文宣直接掌握,作为举行武装暴动的骨干力量。这时,党小组已发展到10名党员,经上级组织批准,于9月建立了中共鲁山县特别支部,吴镜堂任书记,隶属信阳中心县委领导。信阳中心县委是中共中央在暂时取消豫南、豫东南特委后成立的,当时河南省委划分为九个中心县委,直属中共中央领导。

1929年8月,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党组织研究决定成立了鲁山县农民协会,并在各区设立了办事处。吴镜堂还亲自到同业工会、商务会活动,以求把工商群众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农会成立不久,就联络商务会推选代表60多人,到国民党县政府请愿,提出了“反对军阀战争”、“废除苛捐杂税”等革命口号。

鲁山地下党组织在吴镜堂领导下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斗争,使鲁山的地方反动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接连“逼”走两任县长之后,又公开举办两个训练班,更使反动当局大为震动。省会开封的国民党头目惊呼“鲁山已经赤化!”,随即就派党棍杨式颢以省党部指导委员名义接管国民党鲁山县党部,并与新任县长宋明奎勾结,伺机镇压革命力量。此时,由于“铁血团”缺乏周密的应变准备,再加上叛徒告密,党组织的武装暴动计划泄露。虽然吴镜堂得知信息后紧急通知“铁血团”成员立即撤出县城疏散隐蔽,但狡猾的宋明奎还是以“维持治安”为名,把失去警觉性的乔文宣骗到县城逮捕扣押。乔文宣被捕后,吴镜堂、王复初等竭力设法营救。阴险毒辣的宋明奎深恐时久有变,迫不及待地勾结驻扎在鲁山的国民党军队方显英部师长杨某,于11月5日把乔文宣枪杀于县城东关,乔文宣牺牲时年仅26岁。

乔文宣的壮烈牺牲,使鲁山的地下党组织的武装暴动计划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吴镜堂的心情异常沉痛,数夜不能成眠。他把自己在苦苦彷徨和求索中找到了党、走向了革命的历程所写出的诗集题名为《吞炭集》。战国时晋国的豫让欲报有知遇之恩的智伯被赵国杀死之仇,决定刺杀赵王,他割断头发,用漆涂身,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连妻子也认不出来了,只是听他声音像其丈夫。于是豫让又吞食木炭弄哑了自己的声音。吴镜堂用这一典故为诗集命名,表明他誓报此仇、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为了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党组织决定除掉杀害乔文宣的主谋,也就是国民党县政府的县长宋明奎、科长黄明五。一天,吴镜堂获悉宋明奎将于次日前往宝丰县晋见东山再起的樊钟秀,就指派刘贞桐、朱宗朝等人途中伏击。但因宋早有警觉而提前行动,伏击计划落空。当天晚上,吴镜堂以宴请会友为名,将黄明五诱到吴的住处龙门院内处死,并将黄的尸体深埋于县政府的厕所内。

黄明五的突然失踪,使县政府的大小头目大为震惊,宋明奎闻讯也吓得心惊肉跳,一致怀疑是吴镜堂所为。宋明奎跪在樊钟秀面前哭求逮捕吴镜堂。因为刺杀李道源,樊钟秀已对吴镜堂怀恨在心,遂连夜给驻扎在鲁山的警卫营长陈荣华发出了逮捕吴镜堂的密令。

击毙黄明五的次日夜里,吴镜堂召集王复初等人研究安排今后的工作,并打算取道漯河去信阳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黎明时分,吴镜堂只身行动,行至东城门附近,不慎暴露身份,当即遭到搜城的敌人的逮捕。

吴镜堂被捕后,鲁山地下党的同志及王复初等地方知名人士多方营救,并设法通过上层关系干预,均未能奏效。关押期间,樊部军法处曾多次对吴镜堂进行提审。在法庭上,吴镜堂神情自若,大义凛然,痛斥国民党顽固派勾结反动军阀残酷压榨人民,疯狂镇压革命的滔天罪行,表现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无论是在狱中,或是在敌人的法庭上,吴镜堂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严守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无畏的优秀品质。

1929年12月31日凌晨,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吴镜堂被反动派押至县城箭道街枪杀,年仅33岁。

吴镜堂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在狱中写道:“革命不怕死,临死岂心惊;亲友千行泪,事业泰山重;一日撒手去,乱山终古青。”抒怀言志,情辞感人。他已于祖国的青山融为一体,他的名字也像青山一样,永垂千古!

2009年,吴镜堂被评选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邢春瑜(县政协党组成员、原副主席在2019年《西鲁讲堂》上的讲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