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党史博览 » 正文

豫西区党委首次党代会在鲁山召开暨河南省委的变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14  浏览次数:110123
核心提示:1947年7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开辟豫陕鄂解放区的命令,8月22日陈谢兵团挺进豫西,于11月8日,陈谢兵团前委在南召县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豫陕鄂行政主任公署和豫陕鄂后方司令部

1947年7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开辟豫陕鄂解放区的命令,8月22日陈谢兵团挺进豫西,于11月8日,陈谢兵团前委在南召县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豫陕鄂行政主任公署和豫陕鄂后方司令部。会后,豫陕鄂后方工委在南召县李青店成立,不久迁往鲁山县城。11月19日,豫陕鄂行署、豫陕鄂后方司令部在鲁山成立,直到1948年5月,豫陕鄂解放区共建立8个地委、8个专署、8个军分区。

随着豫陕鄂解放区的不断扩大,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将豫陕鄂解放区划分为豫西和陕南2个解放区,建立豫西、陕南2个区党委、行署、军区,同属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同时撤销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其下辖地委划归豫西、陕南区党委领导。

1948年6月1日,豫西区党委在鲁山成立,张玺任书记,下辖7个地委和洛阳市委。7日豫西行署、豫西军区在鲁山同时成立,李一清任行署主任,韩钧任军区司令员(未到职,由李成芳代理),分别下辖7个专署、1个市政府和7个军分区。10月下旬,豫西区党委增辖郑州市委。全区有52个县委,有党员3985人,干部7075人。

1949年2月13日至16日,中共豫西区党委首次党员代表会议在鲁山县城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正式代表77人,列席会议的县、团级以上代表86人,共计163名代表。这次党代会议历时4天,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指示》及中原局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区党委建立以后的各项工作;检查批判正在滋长的“右倾”错误;讨论制定“放手发动群众,系统进行社会改革”的工作方针。

2月13日会议开幕,豫西区党委副书记裴孟飞致开幕词,区党委书记张玺传达党中央文件和中原局扩大会议精神,作区党委工作报告;14日,各代表团分组讨论;15日和16日,区党委委员金明、周季方在会上介绍五地委农运工作经验和洛阳市城市工作经验;各代表团大会发言。16日晚,张玺向大会作总结报告,在报告中宣布:“中原局决定:豫西区党委取消,成立河南省委,二五(地委)地合,六(地委)桐(桐柏地委)合,其他一律不动,南下干部三月底集中,豫西区党委一级机关为河南底子,原封不动,坚持岗位,(2月)20日以后迁汴(开封)……”《摘自河南省档案馆馆藏资料<张玺在党代会上的总结报告>》。

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自1948年6月至1949年2月,在鲁山驻扎九个月时间,后作为河南省委机关一级机关迁往开封。期间,在鲁山探索城市建设、发展工商业经济、开展整党整风运动,领导和发动全区群众建立地方人民政权及地方人民武装,开展剿匪反霸,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豫西区党的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及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鲁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

2019年,中共平顶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多次到河南省档案馆调取、查阅豫西区党委的相关革命史料,并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组织史资料》、豫西区党委历史沿革的深入学习,丰富了豫西区党委首次党代会的史料内容。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进一步印证:1948年6月在鲁山成立的豫西区党委,通过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整党运动、政权建设等方面的领导部署,一级政权基本完善,肩负了领导解放区七个地委、洛阳市委、郑州市委和鲁山市委(豫西区党委驻地)的职责。1949年2月,为了适应革命胜利形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豫西区党委及同级政权、军事组织。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领导下,筹备建立了中共河南省委,以“豫西区党委一级机关为河南底子”即为中共河南省委的前身,并于2月21日至2月26日由鲁山陆续迁往开封。1949年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正式发文,通知至各地委,李雪峰任书记,张玺任副书记,省委下辖10个地委、2个市委和94个县(市)委,自此河南地区人民在河南省委的领导下开始了各项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共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潘冰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