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图话 » 正文

河南省通许县孙营乡:精准化、分众化宣讲让理论润泽新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8  浏览次数:191208
核心提示:本网讯(闫永岭 李向阳)近年来,孙营乡通过采取有效举措,统筹宣讲力量,创新方式手段,不断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与时俱进,切实解决“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打通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宣讲队伍建

本网讯(闫永岭 李向阳近年来,孙营乡通过采取有效举措,统筹宣讲力量,创新方式手段,不断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与时俱进,切实解决“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打通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切实解决“谁来讲” 。在全乡31个村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特色基层理论宣讲队伍12支,理论宣讲志愿者20余名,建强基层理论宣讲主力军。同时,加强兼职宣讲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先进模范、“第一书记”、乡贤能人等基层宣讲员作用,建好专兼结合、上下贯通的理论宣讲队伍,确保有机构、有人员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

优化宣讲内容设置,切实解决“讲什么”。该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主动了解、掌握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科学谋划、精细设置宣讲内容,全面深入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分众”宣讲,依据宣讲对象不同,找准宣讲供给与需求的交汇点,找准宣讲对象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虑点,量身订制符合宣讲对象需求的宣讲内容,满足群众多元化理论需求。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切实解决“如何讲”。把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充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强化互联网思维,依托“学习强国”“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上理论宣传阵地作用,让村民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学习。在采取传统讲授式理论宣讲的同时,灵活采取“百姓宣讲”“板凳课堂”等形式,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用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将“大理论”变成“小道理”,“书面语”变成“百姓话”,“单一讲”变成“立体讲”,让党员群众既能“听到”又能“听懂”,真正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