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老区建设 » 正文

三个老区村的凤凰涅----记卫辉市太公镇郭坡、韩窑、沙沟涧易地搬迁脱贫走上幸福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5  浏览次数:69544
核心提示:本网讯(梁东成袁要武)俗话说,谁见过天上掉馅饼?可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卫辉市革命老区太公镇的三个深山小村郭坡、韩窑、沙沟涧就摊上了这样的好事:三个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小康生活,而


 

本网讯(梁东成  袁要武)俗话说,谁见过天上掉馅饼?可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卫辉市革命老区太公镇的三个深山小村郭坡、韩窑、沙沟涧就摊上了这样的好事:三个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

郭坡、韩窑、沙沟涧三村位于革命老区太公镇西部的太行山余脉霖落山深山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10名英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人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群众的收入低,不少群众还住在破烂的窑洞里。就是富裕一些住进土坯房的群众,状况也好不到那里去,用他们的话说,一遇阴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内接水的盆子、瓦罐“开成了会″。

在“十三五”期间,太公镇党委、政府针对郭坡、韩窑、沙沟涧三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和村民住房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就地发展后劲不足的特殊情况,在卫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老促会的通力协调及成员单位的全力配合下,强力推进总投资1.21亿元的郭坡、韩窑、沙沟涧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对三个村524户1788口人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在区位优势较好的郭坡村。同时,这里作为新乡市易地扶贫搬迁的4个集中安置区之一,还居住着89户41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迁出地涉及该镇18个行政村。

 

    迁出老窑洞搬进电梯楼,村容村貌大变样。郭坡、韩窑、沙沟涧三村合一村后,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而且拆旧房,建新楼,村民全部拎包入住郭坡新村社区,居住在12栋安装电梯的楼房内,实现了水、电、气、网络“四通”,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社区配套完善建设了公厕、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垃圾中转站和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过去三村“上学难”,村里没有幼儿园和学校,村民需要把孩子送到十里河西的辉县市。如今,社区内建成了公办幼儿园,公办小学的主体建筑也已竣工,开班后可基本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村里还成立了广场舞队、锣鼓队,并且多次在市、镇比赛中获奖。现在不少群众一有空就上文化广场,或随着音响旋律翩翩起舞,或拿着麦克风一展歌喉,或围着锣鼓切磋击打技艺……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喜庆气氛。

扶贫企业村里开,顾家挣钱乐开怀。在以前,郭坡、韩窑、沙沟涧三村因干旱少雨,农田种一葫芦打两瓢,不少群众靠外出打零工为生,但因缺少技术,一个月也就挣1千多元钱。2018年,郭坡新村首先利用扶贫资金和财政部门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资金建成了3座扶贫车间,引进卫辉市宝达食品有限公司入驻。该公司投资1900万元建成先进的酸辣粉生产线,主要生产酸辣粉、酸汤面叶、自发热火锅等,以订单生产为主,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不仅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而且还让12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工人月收入近3000元。其次,郭坡新村设置了集中养殖区,镇、村经常邀请专家、技术员对养殖户进行专业指导,不少养殖户在养殖区内扩大了养殖规模,仅养牛的就有5户,存栏量达100多头。此外,新建成占地11亩的肉牛养殖场,投产后可实现肉牛存栏300多头。

 

旧村复耕兴新业,特色种植挑大梁。在完成旧村拆迁的韩窑村复耕的120亩土地上,村民孔祥海2020年建起了花椒特色种植园。搬迁前的他常年外出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郭坡新村建成后,由于环境美丽,交通便捷,吃住都方便,他决定就地创业。第一年在花椒园中套种辣椒,第二年套种红薯,农产品直接卖给村里的扶贫企业。太公镇党委、政府不仅给孔祥海派来了专业指导,还为他打了井,为花椒种植提供便利。2022年,该花椒特色种植园将进入丰果期,孔祥海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发展花椒深加工。

近年来,郭坡新村利用产业扶贫项目、特色种植示范园扶贫项目、光伏扶贫项目等措施,让搬迁群众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益,巳形成特色农业、养殖、食品加工等一系列产业配套,为异地扶贫搬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该新村计划一是再建设一栋144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搬迁人口就近就业。二是利用复耕土地,实施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园项目二期工程,新增花椒树种植面积70亩。三是强化郭坡新村小学、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