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从2020年正式开始启动课后延时服务,从上学期的“二段接力式”升级为本学期的“1+N”弹性模式,在两个学期的摸索实践中,特别是本学期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校以“立足双减政策 着力五育融合”为思路,将课后延时服务纳入到学校整体课程体系进行开发,真正发挥其育人功效与社会效应,助力双减政策在学校层面有力推进。
首先学校明确了课后延时服务的定位,着力解决“孩子放学早,家长接娃难,外面培训贵”的社会突出问题,从“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出发,开发出了“课后基础、课后拓展、课后实践”的三级延时课程体系,与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一一对应。把延时服务这项国家政策,结合学校自身教育理念、师资优势和周边环境,进化成为又一门特色校本课程。
在课后基础课堂中,没有选择社团的同学们在教师看护下完成作业、进行阅读,有效减轻了回家之后的作业负担,为孩子的综合发展腾出时间。在延时拓展与实践课程中,各个社团积极融合多学科知识结构,将德智体美劳五项育人内容分别植入不同的延时课堂,比如凸显德育功能的“红色党史课”,智育功能的“编程与机器人课”,体育功能的“足球、排球、篮球课”,美育功能的“板画、丙烯画课”,劳动教育体验的“小雷锋社区志愿者服务实践课”。同时还在课堂中对五育并举进行了融合拓展,比如在拉拉操项目中融合体育与美育,在科技项目中融合智育与德育等等。孩子们通过选择自己的延时课堂,自然而然的接受“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浸润,从而成长为根正苗红、五育并举的时代好少年。
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将课后延时服务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后,学生在校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积极促进了学校双减工作的开展,切实为学生和家庭减轻了学习与生活压力,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学校也会在此基础上更加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师资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社团与社会力量,让双减这项民心工程在长东更温暖,更贴心,更加具有教育的意义与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