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马 武 赵双群) 西峡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出发,想基层所想,办基层所需,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在上半年组织的全市文旅重大专项和重点工作考评及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二季度考评中西峡均名列全市第一名。最近又被中共中央刊《求实》主管主办的《小康》杂质评选公布为“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西峡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西峡县作为河南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河南省首批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南阳市唯一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始终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但西峡县并未满足现状,裹步不前,今年以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己任,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先后开展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普查、服务效能调研、硬件建设“七个一”和文化活动“七个一”及乡村文化合作社为重点的督查督导等系列活动。
针对宣传栏、文化器材、广播器材等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短板问题,西峡县多方筹措资金100万元,为阳城镇等5个乡镇10个行政村统一配置2套宣传栏,为五里桥镇等9个乡镇37个村统一配置一套文化器材,为全县291个村安装一套广播器材,为全县19个乡镇统一配置了一台大电视和一套文化器材等。至目前,西峡县19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和299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率和达标率均达到了100%。
西峡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共建成图书馆总分馆319个,重点打造34个,初步实现了系统统一对接、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的总体要求。文化馆建成总分馆318个,重点打造33个,上下联通、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县域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西峡县人民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西峡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西峡县还投资60多万元持续推进公共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分三批为全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19个乡镇街道以及部分行政村社区统一配置了多功能一体机、数字大电视、文化云盒等设施设备。目前,西峡县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全部建成,在南阳市第一个实现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全域覆盖。可以为群众提供内容更丰富、更快捷、更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西峡县还创新开展了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团、电影总公司进基层、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四进”活动,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觉,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县文化馆定期在每周一、三下午开展舞蹈培训,每周二、四下午合唱辅导;还面向全县文艺爱好者不定期开展公益书法、声乐、非遗培训等。县博物馆以历史文化巡展为主,持续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实地宣传活动,不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各社会团体的联动交流。另外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等,借势新媒体开展线上下下活动。
各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基层文艺演出团体和“村宝”,建立了24个乡村文化合作社,截止11月底,累计开展活动400余场。其中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各层级文化活动200余场,服务群众20万人次。一年一度的恐龙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端午文化节、孙沟李花节、重阳文化节、仲景医药文化节、老君洞紫金花节等文化活动品牌,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其他地方特色文化丁河高抬、西坪民歌、寨根滚档子、米坪靠山红等,都常年活跃在基层。
西峡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高质量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有“面子”有“颜值”,而且还有“里子”有“气质”。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妆了脸,筑了魂,添了彩,也为商家企业安心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